在大众印象中,病毒似乎总是与流感、艾滋病、甚至新冠肺炎这些令人谈之色变的疾病联系在一起。它们侵入我们的身体,悄无声息地劫持细胞、复制传播、引发疾病甚至死亡。于是,病毒几乎成了威胁与破坏的代名词。
但事情并不总是如此。事实上,病毒也可以成为生命科学中的帮手,比如,有些病毒正被科学家改造,用于攻击癌细胞。甚至,有些天然存在于植物中的病毒,在不伤害人体的情况下,还能帮助我们激活自身免疫系统,对抗肿瘤。
植物病毒也能对抗肿瘤(图片来源:作者使用AI生成)
最近,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团队就发现了一种“好病毒”,它并不感染人类,也不会让人患病,却能像疫苗一样训练我们的免疫系统杀死癌细胞。这种病毒叫做牛眼豆花叶病毒(CPMV),原本只是黑眼豆植物上的常见病毒,如今却有可能成为人类抗癌武器的新成员。
科学家发现CPMV为何能抗癌
CPMV,全称为牛眼豆花叶病毒(Cowpea Mosaic Virus),是一种只感染植物的病毒,尤其常见于黑眼豆等豆科作物。它不会感染人类,也无法在人体细胞中复制。按常理来说,这样的病毒似乎与癌症治疗毫无关联。然而,一系列动物实验却发现,它竟然能唤醒我们的免疫系统,去主动攻击并清除癌细胞。
这一发现最初源于对小鼠肿瘤模型的研究。研究人员将CPMV直接注射到肿瘤组织中,惊讶地发现,病毒虽然并未感染肿瘤细胞,却迅速吸引了大量免疫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DC)和自然杀伤细胞(NK)聚集在肿瘤周围。这些免疫细胞原本可能因肿瘤环境的抑制作用而沉睡,但在CPMV的刺激下被重新激活,开始清除肿瘤细胞。
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聚集在肿瘤周围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使用AI生成)
更令人振奋的是,CPMV不仅启动了先天免疫反应,还促进了适应性免疫系统的介入,B细胞和T细胞被激活,开始识别、记忆和追踪癌细胞。这种双重激活机制,不仅有助于消灭注射部位的原发肿瘤,还能形成免疫记忆,防止癌细胞在身体其他部位复发或转移。这一现象被称为“旁效应”,也是当前免疫疗法中极为理想的效果之一。
更进一步,在真实的临床前模型中,研究人员还将CPMV注入患癌症的犬只体内。结果显示,这种病毒在犬类肿瘤治疗中同样有效,且未观察到明显毒副作用。这一发现为CPMV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它和其他植物病毒有何不同?
为了解这个问题,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团队将CPMV与另一种近亲植物病毒作了对比实验,这种对照病毒叫做豇豆黄斑嵌纹病毒(Cowpea Chlorotic Mottle Virus,CCMV),也来自黑眼豆植物,同样大小、同样是正链单股RNA病毒,也能被人体免疫细胞吞噬。然而,令人惊讶的是,CCMV并没有任何抗肿瘤作用。
左图为具有强效抗癌作用的豇豆花叶病毒(CPMV),右图为与其密切相关的豇豆褪绿病毒(CCMV),后者不具有抗肿瘤作用。(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那么,CPMV到底强在哪里?研究发现,虽然两种病毒都能被免疫细胞“吃进肚子里”,但它们在细胞内的命运却大相径庭。CPMV的RNA能被送入细胞的内溶酶体(endolysosome对吗?)中,并激活一种叫做Toll样受体7(TLR7)的免疫受体。这一步非常关键,因为TLR7是人体识别病毒入侵的重要警报器,一旦被激活,就会引发一系列抗病毒和抗肿瘤反应。
外周血单核细胞分离、粒子孵育和多重分析的示意工作流程(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相比之下,CCMV的RNA则不能顺利进入这一免疫启动位点,导致免疫系统并未对它做出有效响应。
TLR7被激活后,会诱导Ⅰ型、Ⅱ型和Ⅲ型干扰素的产生。这些干扰素是一类强力的免疫调节蛋白,不仅能提升如NK细胞、巨噬细胞等先天免疫细胞的“杀伤效率”,还能促进树突状细胞向T细胞传递抗原情报,进一步激发适应性免疫反应。这种协同作用,就像是把免疫系统从低功耗待机模式,切换到了全面战斗状态。
除了进入正确位置和激活正确信号之外,CPMV还有两个优势。一是它的RNA更稳定,在细胞中停留时间更长,确保了免疫刺激的持久性。二是它的病毒粒子结构具备纳米尺度的多价展示能力,这种结构特征本身也具备“佐剂效应”,增强了免疫活性。
研究团队甚至提出,CPMV可能还具备“训练免疫”的能力,它不仅一时激活免疫细胞,还可能通过表观遗传机制重塑这些细胞的基因表达,使其长时间保持高度警觉,这为未来开发疫苗式抗癌策略打开了新的可能性。
简而言之,CPMV是能把免疫系统叫醒、教会它作战的病毒,这是它区别于其他植物病毒、乃至许多合成免疫佐剂的独特之处。
总结
牛眼豆花叶病毒原本只是一种田间常见的植物病毒,如今却被科学家发现能唤醒沉睡的免疫系统,发动对癌症的精准打击。它不感染人体、不复制、不引发疾病,却能触发干扰素通路、激活关键免疫细胞,展现出强大的抗肿瘤潜力。相比高昂复杂的免疫疗法,它可通过“种出来”的方式大规模生产,或将成为未来更廉价、更安全的免疫治疗工具。我们或许正在见证一种全新疗法的起点——不靠杀毒,而是靠训练免疫,激活自愈之力。
参考文献:
[1] Omole, Anthony O.,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es for plant virus-based cancer immunotherapy drug development." Cell Biomaterials (2025).
[2] Lizotte, P. H., et al. "In situ vaccination with cowpea mosaic virus nanoparticles suppresses metastatic cancer." Nature nanotechnology 11.3 (2016): 295-303.
[3] Mao, Chenkai, et al. "In situ vaccination with cowpea mosaic virus elicits systemic antitumor immunity and potentiates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10.12 (2022): e005834.
[4] Omole, Anthony O., et al. "Cellular fate of a plant virus immunotherapy candidate." Communications Biology 7.1 (2024): 1382.
[5] Affonso de Oliveira, Jessica Fernanda, et al. "In vivo fate of cowpea mosaic virus in situ vaccine: biodistribution and clearance." ACS nano 16.11 (2022): 18315-18328.
作者丨Denovo科普团队(杨超博士;张玮杰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
审核丨邵文亚 福建医科大学副教授
来源: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