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为何北方近期降雨如此频繁当前正值“七下八上”(7月下旬至8月上旬)防汛关键期,这是华北、东北全年降水最集中的时段。今年华北雨季于7月5日开启,为1961年以来最早。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琳娜解释,本轮强降雨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和高空槽双重影响:副高北侧输送充沛水汽,配合高空槽系统触发对流,导致局地雨势极端。

副高“推波助澜”+地形增幅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分析,近期副热带高压偏强且北抬,其边缘的西南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汇,加之太行山、燕山等地形的抬升作用,进一步放大降水强度。此外,台风活动也可能北上加剧水汽输送,增加防汛压力。

国家气候中心数据显示,入汛以来(3月15日至7月22日),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少6.2%,但华北地区降水极端性突出。例如,7月26日至27日,北京密云、平谷等地出现特大暴雨,河北易县单日降雨量接近常年一年总量,全国共有19个站点打破同期历史极值。

02极端天气下的城市与山区挑战城市内涝:海绵城市需协同应急响应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宫永伟指出,海绵城市建设需与大型防洪设施衔接,并强化预警系统。例如,通过实时监测和精准预报,提前疏散低洼地区人员,避免“7·21”特大暴雨悲剧重演。

山区灾害:“韧性改造”迫在眉睫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强调,山区因基础设施薄弱、灾害链效应突出,风险更高。例如,北京密云本轮强降雨引发山洪和滑坡,导致6400余名群众转移。她建议推进“韧性山区”建设,通过精细化风险评估和数据共享(如气象、地质部门联动),优先治理高风险区域。

03公众如何科学避险?(1)关注预警:

暴雨红色预警期间,避免外出,远离河道、低洼地带。

(2)山区防范:

警惕泥石流前兆(如水流浑浊、斜坡裂缝),及时向高地转移。

**(3)车辆安全:**勿停地下车库或易积水路段,涉水熄火后勿重启。

(4)日常准备:

家中备应急物资(手电筒、饮用水),学习急救知识。

04****未来趋势:防汛仍不可松懈据预测,8月华北雨季结束时间较常年偏晚,京津冀等地降水仍可能偏多2~5成。极端天气频发背景下,从城市到乡村,从政府到个人,唯有提升全社会的“防灾韧性”,才能守住安全底线。

来源: 国家应急科普宣传、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