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要从2025年6月份说起。61岁的张阿姨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并不富裕,两个儿子还没成家娶妻,日常勤恳劳作,普通年份的普通夏天,“小小的”智齿发炎也就没太在意,结果短短12天发展成了严重的颌面间隙感染及纵隔炎。

2025年5月27日患者左侧智齿感染后出现进行性颌面部肿胀、疼痛,伴咽痛、发热,最高体温39.2℃,经外院积极治疗,病情仍进行性加重,2025年6月8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随时有气道梗阻、窒息风险,于是紧急转至郑大一附院综合ICU治疗。由急诊入我科时,患者精神极差,呼吸急促,查体可见颌面及颈部明显红肿质硬,左侧颌下引流管及管周持续渗出脓性物质,气味恶臭。入科时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血气分析提示高乳酸血症,炎症指标高出正常值的几十倍,CT提示左侧颌下及颈部感染性病变,累及上纵隔,且已出现气道受压,喉镜下探查气道已被挤压至右侧,局部组织肿胀明显,为困难气道,插管难度极大。接诊赵颖颖副主任医师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重症颌面间隙感染合并脓毒症的患者,随时会因气道或循环恶化危及生命。为尽可能保证气道通畅,她当机立断,马上为患者行气管内插管,在保障气道初步安全,生命体征稍稳定后,高梦雅医师立即请我院介入科、口腔科、咽喉头颈外科多学科会诊,共同协作下先后行局部脓肿穿刺引流、软组织清创术+局部VSD负压引流,并留取病原学、抗感染、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切开、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抗休克、纠正电解质紊乱及脏器保护治疗。介入科吴刚教授、口腔颌面外科王海斌教授与咽喉头颈外科戴耀章教授、刘瑞主治医师多次为患者调整引流管、反复清创治疗。与重症感染搏斗期间,患者曾出现严重的脓毒性休克,一度需要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一只脚都已经踏进了鬼门关,病情十分凶险。在孙同文主任的指导下及时调整抗感染方案,经赵颖颖副主任医师治疗组血流动力学的精准评估及综合治疗,经我科王美美重症规培医师每天为患者精心清理创面及抽吸脓液,经过整个护理团队专业且耐心的护理,经过患者的不懈坚守、家属的充分信任及我院多学科的通力合作……历时42天的艰辛努力,患者最终化险为夷,感染好转、休克纠正,停用抗生素,顺利拔除气切套管后于2025年7月21日康复出院。

难忘的是出院那一刻,我们与张阿姨如分别前的亲人一般,内心有不舍和感慨,也有喜悦、释然与对未来的希冀……种种感情瞬间涌上心头,暖暖的,却又酸酸的。突然赵医生鼻子一酸,“冒失”的问坐在轮椅上的张阿姨:“我能抱你一下不?”不善表达的张老太脸上先是尴尬一红,随后很快洋溢起了朴素的笑容,说到:妮儿,回头你一定来家里坐坐,我给你做好吃的……大家会心一笑,每个人都感受着彼此的善意和真诚。


康复出院

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但为什么智齿发炎会严重到让张阿姨进了ICU呢?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这话并不夸张,当细菌突破牙齿防线,沿着面部筋膜间隙扩散时,原本普通的牙痛可能演变成致命危机,张阿姨这个病例就是一个残酷的映照,但人们往往会觉得牙痛只是一个小问题,吃点消炎药就好了,大部分轻型的感染,也确实如此,但是一旦病情进展,将会危及生命,正确识别危险信号是挽救生命的钥匙,因此我们对于颌面间隙感染的预防和诊治进行科普。

01.什么是颌面部间隙感染?

口腔颌面部及颈上部潜在性筋膜间隙中所发生的细菌性炎症的总称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当炎症弥散时叫作蜂窝织炎,炎症局限时称为脓肿。

02.颌面间隙感染的原因:

牙源性感染:龋齿未及时治疗导致牙髓炎、根尖周炎;智齿冠周炎(阻生智齿周围软组织感染);牙周脓肿或拔牙后感染。非牙源性感染:颌面部外伤或手术后感染;唾液腺(如腮腺、颌下腺)炎症;邻近组织感染扩散(如扁桃体炎、中耳炎)。

03.颌面间隙感染的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化脓性感染有典型的红、肿、热、痛局部症状,部分患者因严重肿胀使张口受限(严重时可能无法正常进食),化脓时可能出现局部波动感或破溃流脓。

全身症状:除了发热、寒战,乏力、食欲下降等常见的全身症状外,因口腔颌面颈部存在多个筋膜间隙,各间隙相通,上可直达颅底,下可抵纵隔,局部感染往往会迅速扩展并导致多个间隙感染,波及咽旁、咽后间隙、纵隔、胸腔及颅内等,从而引起气道阻塞、下行性纵隔炎、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颈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04.颌面间隙感染的诊治

颌面间隙感染的治疗原则强调早期干预、综合治疗,核心目标是控制感染、解除压迫、预防并发症。颌面间隙感染常见病原体为链球菌、葡萄球菌和厌氧菌,充分的抗感染为治疗核心,并根据脓液培养及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其次外科清创放置橡胶引流条或负压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是关键,严重感染累及纵隔及胸腔等部位后,还需局部放置引流管通畅引流;气道管理、纠正脱水机电解质紊乱、适当镇痛及充足的营养支持也尤为重要。

总之,颌面间隙感染进展迅速,若出现面部肿胀、发热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切勿自行挤压肿胀部位,以免感染扩散,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窒息、脓毒症、脑脓肿等致命并发症。口腔健康关乎全身,早防早治是关键!

(作者:郑州大学一附院综合ICU赵颖颖 高梦雅 王美美)

来源: 危重医学专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