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开渔季”比往年来的更早些,当你沉醉于梭子蟹的膏黄、生蚝的肥美、皮皮虾的弹嫩,或许你的牙齿正在经历一场“渡劫”......
一、小心海鲜里的“隐形牙杀手”
1. 物理暴击
生啃牡蛎、用牙咬蟹钳时,极易引发牙齿纵向裂纹,补过牙、做过治疗的牙齿更脆弱;贝壳边缘锐利如刀片,在进食时可能会损伤牙龈,造成牙周创伤;海鲜中夹杂的沙砾、碎壳,在咀嚼时变成“微型磨砂纸”,硬力比较集中的地方,更容易引起牙隐裂。
2. 化学腐蚀:
吃海鲜时蘸食的醋、柠檬汁会加剧酸蚀,导致牙齿表面脱矿软化;啤酒、汽水等酸性物质,会引起釉质软化,再进食硬壳类海鲜,可能加速它的磨损,让牙齿在酸液中反复浸泡,牙釉质如遭“溶解术”。
3. 残渣陷阱
大量海鲜蛋白质残渣滞留牙缝,成为厌氧菌的饕餮盛宴,加速产酸腐蚀牙齿;
二、牙齿的求救信号:这些症状说明你吃“伤牙”了!
若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停嘴就医:
1.咬硬物时剧痛(牙隐裂典型症状)。
2.牙齿冷热敏感加重(牙釉质磨损或酸蚀导致)。
3.牙龈红肿出血(蛋白质残渣引发牙龈炎)。
4.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斑块(酸蚀脱矿标志)。
三、海鲜爱好者的“护牙自救指南”
1. 物理防御:
硬壳交给工具:用牡蛎刀、蟹钳器开壳,严禁牙齿硬刚。
吐沙!吐沙!吐沙!烹煮前彻底清洁,拒绝沙粒磨牙。
化学防御:
黄金10分钟:吃完海鲜立即清水漱口(勿马上刷牙!以减少对牙齿的刺激)。
膳食护盾:搭配西蓝花、芹菜等高纤维蔬菜,摩擦清洁牙面。
降低酸性:减少酸性蘸料的使用,或用酸性较弱的替代品,如淡酱油代替部分醋。
3. 终极防护:给牙齿上“保险”
定期涂氟:每半年一次,强化牙釉质抗酸蚀能力。
窝沟封闭:青少年及深沟槽牙齿建议防护,预防蛀牙。
隐裂早筛:每半年定期到正规医院检查牙齿。
海鲜的鲜美不该以牙齿为代价。护住这口好牙,未来的海鲜盛宴才不会变成流食之痛。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