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东基孔肯雅热病例持续增多,与广东人员来往密切的湖南也拉响了“输入风险”警报。疫情外溢的风险引发部分民众担忧,一些人在了解该病以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之一后,一旦出现类似不适便陷入恐慌,怀疑自己感染了基孔肯雅热。今天,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来聊聊“关节疼痛”这件事。

一、基孔肯雅热的关节痛,究竟怎么来的?

1. 病毒直接“啃”关节:基孔肯雅病毒(CHIKV)有“嗜关节性”,最爱在小关节滑膜里大量复制,直接损伤滑膜细胞。

2. 免疫“误伤”: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免疫系统为清除病毒,把关节组织当成“战场”,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形成“炎性因子风暴”——于是关节“红、肿、热、痛”就一起出现了。

3. 病毒“赖着不走”:少数患者康复后,病毒RNA仍可在关节潜伏数月,导致迁延不愈的慢性关节痛。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基孔肯雅热的典型表现:

1. 突发高热39 ℃以上,1~3天后出现对称性关节痛及肿肿胀,最常见于手腕、手指、脚踝。

2. 常伴皮疹(第2~5天出现,多见于躯干)。

3. 急性期5~7天可缓解,但部分人疼痛可持续数月。

二、全身关节痛,真不一定是基孔肯雅热,以下疾病也能让你“痛到怀疑人生”

1. 登革热:同样是伊蚊传播,也会高热、关节痛,但疼痛更偏向肌肉、大关节,可伴出血点、瘀斑,出血风险更高。

2. 流感/新冠等病毒性感染:发热、肌肉关节酸痛明显,但多为全身弥漫性酸痛,通常2周内恢复,无典型皮疹。

3. 风湿免疫类疾病: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身小关节对称性疼痛,伴有晨僵现象,且关节疼痛会随病情进展逐渐加重,晚期还可能出现关节畸形。痛风多为单关节急性红肿剧痛,最常发生在第一跖趾关节,疼痛剧烈,关节局部红肿热痛,患者血尿酸水平往往会升高。

4. 其他: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可出现全身或游走性关节痛。

三、出现全身关节痛,担心基孔肯雅热?“三步走”帮您解决担忧。

1. 不恐慌:先量体温,看是否伴皮疹、出血点、眼红、尿色加深等其他症状。

2. 回忆:近期是否去过广东等流行区?是否被“花斑蚊”叮咬?

3. 及时就医:到正规医院就诊,主动告知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抽血做病毒核酸检测或抗体检测即可确诊或排除。

温馨提示:基孔肯雅热目前无特效药,但多为自限性,轻症只需退热、补液、休息即可。切勿在排除登革热前自行服用布洛芬、阿司匹林,以免增加出血风险。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关键在防蚊:清积水、挂蚊帐、涂驱蚊剂,把传播链掐断。

一句话总结:全身关节痛≠基孔肯雅热!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出现症状及时就医,早诊断、早安心、早康复。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李乐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