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我向你提问,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什么?你可能无法立即给出准确答案。然而,若我询问一位女生最关注、投入最多时间的事情是什么?你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那无疑是她的面容。一张容光焕发的脸,不仅是对美的展现,更是个人健康状态的直观反映。
每次前往老年大学进行科普讲座时,我通常会先提出一个问题:“爷爷奶奶,你们冬天几天洗一次澡?洗完澡后会涂抹润肤露吗?冬天的皮肤状况如何?”往往得到的回答是:“一到冬天,皮肤瘙痒难耐,一脱衣裤,白色粉末纷纷扬扬地飘落。”这种状况确实是许多人冬季皮肤的常见现象。
作为一名专门从事伤口护理的专科护士,我每天接触的都是各种患有破溃伤口的患者。无论慢性伤口的成因如何,我发现他们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点,即伤口周围的皮肤状况不佳。此外,他们在日常皮肤护理方面也普遍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下肢静脉溃疡的皮肤瘙痒,糖尿病足患者的用热水泡脚等。
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是:皮肤与外界接触,是否洗得越频繁就越干净越好?
皮肤并非地板,不存在越擦越亮的逻辑,反而可能因过度清洗而受损。“皮肤不同于锅碗瓢盆,不应以刷碗的思维进行护肤。”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拥有两层天然防护。首先是角质层,宛如坚固的砖墙,能够锁住水分,抵御外界刺激。其次是皮脂膜与微生物组,如同润滑油和微型军队,共同维持皮肤的弱酸性环境,抑制有害菌的滋生。然而,过度清洁就如同每日拆除一部分砖块、冲刷掉润滑油、驱散军队,最终导致“墙”变薄、水分流失、有害物质乘虚而入。
究竟什么是过度清洁?一天应该洗几次脸,几天洗几次澡才算合适呢?
过度清洁的“警示信号”,包括洗完脸后10分钟内感到紧绷、白天皮肤外油内干、容易泛红刺痛——这些现象并非“没洗干净”,而是皮肤屏障受损的警报。
清洁的“黄金标准”是:
洗脸:早晚各一次即可,早晨使用清水或氨基酸洁面产品,晚上则可配合一次温和洁面。
洗澡:每天一次,控制在10分钟内,使用温水而非热水;若出汗较多或为油性皮肤,可增至一天两次,但应避免使用皂基沐浴露。
去角质:健康皮肤每2周–4周进行一次即可,敏感肌则应直接省略这一步骤。
大家可能会问,既然皂类洗护用品会损害皮肤,那完全不用是否更有利于保持健康皮肤呢?
答案是完全不用皂并不等于绝对更好——关键在于“用对”而非“不用”。皮肤每天会堆积汗液、皮脂、防晒产品和空气中的颗粒物,仅用清水难以彻底清除脂溶性污垢,长期下来可能导致毛孔堵塞、引发炎症。现代的“皂”与传统老肥皂不同:pH值约为5.5的氨基酸表活和糖苷类洁面产品,清洁力温和,不会破坏皮肤屏障。因此,选择中性的洗护用品至关重要。对于健康皮肤,只需“晚上使用一次温和清洁剂,早上用清水”,既能去除污垢,又能保留皮脂膜和有益菌群。
希望自己的皮肤健康有活力,请记住这句话:理想的干净健康皮肤应该是“摸上去柔软、看上去有光泽、一整天不紧绷”。如果你在清洁时已经洗到皮肤发出“吱吱”声,那就不再是干净,而是皮肤在发出警报——此时请立即减少清洁频次,并在3分钟内涂抹含有特殊功效的保湿修复乳。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诸葛林敏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