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3点30到23点20,近10个小时的生死营救,湖南省胸科医院医护团队拼尽全力救助了一位肺栓塞合并心梗的 76 岁患者,以高度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成功赢得了这场与死神的赛跑。

生死时速:76岁患者的10小时接力营救

8月4日13时30分左右,尘肺科患者黄爹刚吃完午饭,突然发觉胸口隐隐作痛,有被重物压迫的感觉,且伴有呼吸困难。值班护士第一时间敏锐捕捉病情变化,立即通知值班医生钟慕斌,一场多学科接力营救救治行动就此展开。

钟慕斌接到通知后,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迅速判断病情并启动紧急处置流程:当即开具医嘱为患者急查心肌酶、肌钙蛋白、D-二聚体、血气分析及床旁心电图等检查,同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经过初步处理,患者胸痛症状稍有缓解,但检查结果显示其D-二聚体水平较前升高,其余指标及心电图虽暂未提示明显异常,却未能完全排除危急重症可能。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医生决定为患者急查肺动脉CTA,结果提示“肺栓塞”,这一凶险诊断让病情更加复杂。随即,科室紧急邀请重症监护室医生会诊,同步完善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排除了下肢静脉血栓来源。

然而,患者胸痛症状仍持续存在,病情进展迅速。

就在此时,彩超室医生在检查中密切关注患者整体状况,为其进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提示“心肌缺血性改变”。这一关键发现为后续诊断提供了重要线索。医生当即复查床旁心电图,结果明确提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肺栓塞合并急性心梗,病情瞬息万变,每一秒都关乎生命。

面对复杂危重症,医院立即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各科室无缝衔接、高效配合。在明确诊断后,医疗团队迅速制定救治方案,遵医嘱给予相关对症支持治疗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并紧急安排患者就近在急诊行PCI手术。介入科医护团队接过接力棒,为患者治疗到深夜。

23点20分,手术顺利实施,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随后转入ICU继续接受精细化治疗。

急性心梗的相关知识及自救方法

医生介绍,急性心梗是冠心病的一种类型,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种。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为心脏供血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急性闭塞,导致心肌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

为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像一棵大树有很多分支,主要分支包括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每支血管还发出许多分支为心脏不同部位供血。任何一支血管发生急性闭塞均会导致心梗,血管供血范围越广泛,闭塞时间越长,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坏死面积越大,对患者的急性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也越大。

心梗发作时,如果身边无其他人陪同,要做以下五件事进行自救:

第一,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接线员您的准确位置,说明自己可能是急性心梗发作;

第二,保持房间门开放状态,以便急救人员到达后能够顺利进入房间;

第三,在最靠近门的合适位置平卧休息,保证急救人员到达后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您;

第四,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一片,有条件者可口服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

第五,尽量舒缓情绪,耐心等待。

医生提醒,急性心梗发作时,尽早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或溶栓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恢复心肌供血,是降低心梗患者病死率和改善预后最关键的治疗手段。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胸科医院 徐进红 陈亚男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胸科医院 徐进红 陈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