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创伤骨科(含运动医学)**门诊接诊了一位步履蹒跚的患者。
起初该患者只是小腿前侧一块不起眼的皮肤擦伤,他并未在意。几天后,伤口周围开始红肿、疼痛加剧,为求进一步诊治,被家属送至**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创伤骨科(含运动医学)**就诊,最终被诊断为:左小腿伤口感染,不得不入院接受手术清创和VSD负压引流治疗。
那么这个小伤口为何会发展到如此严重?背后隐藏着哪些我们容易忽视的感染风险呢?
一、小腿擦伤:为何特别需要警惕?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创伤骨科(含运动医学)艾缘主任医师回答到“皮包骨”的脆弱区域:小腿胫骨前方皮下组织非常薄,缓冲保护能力差,受伤时更容易伤及骨膜。
血流相对不足: 小腿下部,尤其是脚踝以上区域,血液循环相对不如肌肉丰厚处,抗感染和修复能力较弱。
日常暴露易污染: 裤腿易摩擦,且日常活动(如行走、工作)中更容易沾染灰尘、泥土等污染物。
初期症状易被忽视:小腿擦伤疼痛感可能不如割伤剧烈,且伤口表浅,容易让人低估其潜在风险。
二、忽视的代价:感染如何悄然升级?
1.污染定植:小腿擦伤瞬间,环境中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随污物进入伤口。
开放性伤口引入细菌,血肿内部缺血坏死形成细菌培养基。
2. 免疫初战(可能失败):小腿擦伤若伤口处理不当(未清洁、覆盖)或身体抵抗力弱,细菌突破局部免疫防线。
3. 感染爆发:小腿伤口细菌大量繁殖,释放毒素和酶,可导致患者伤口红肿、 疼痛 、皮温升高,功能障碍,如若向深层侵袭,可形成脓肿或导致骨髓炎风险剧增。
三、清创+VSD负压引流:对抗严重感染的“组合拳”
当感染发展到本病例的程度,单纯换药和抗生素往往不够,需要更强力的手段:
1. 手术清创: 在麻醉下,医生彻底清除伤口内的:所有坏死、失活、松软、污秽的组织、脓液和异物。直至暴露出健康、有活力的组织(呈现鲜红、出血良好状态)。这是控制感染、为愈合创造基础的关键。
2. VSD负压引流:
原理: 将一块特殊的医用海绵(避免与家用海绵混淆)紧密填塞覆盖在清创后的创面上,用生物半透膜密封,连接负压泵。利用“吸力”的作用,达到
持续引流:像高效吸尘器,及时吸走创面的渗出液、脓液,减少细菌滋生环境。
减轻水肿:促进组织间液回流,减轻肿胀,改善局部血循环。
促进肉芽生长:持续的机械力刺激,能加速创面底部健康肉芽组织的增生,为后续修复(缝合、植皮)创造条件。
缩小创面:均匀的负压使伤口边缘更易靠拢。
优势:相比传统开放换药,显著减少换药次数和痛苦,加速创面清洁和准备,缩短愈合时间。
四、血的教训:创伤骨科付三清主任医师提示,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正确处理皮肤擦伤呢?
1. 立即清洁:用大量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冲走泥沙等可见污染物。避免使用碘酒、酒精、双氧水直接刺激伤口。
2. 温和消毒:清洁后,可用碘伏(聚维酮碘溶液)涂抹伤口及周围皮肤。碘伏刺激性小,消毒效果好。
3. 保持湿润与覆盖:
涂抹抗菌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使用无菌纱布或创可贴覆盖伤口。纱布吸收性好,适合渗出多的擦伤;创可贴方便,但需勤换(尤其沾湿弄脏后)。
湿润环境更利于细胞迁移和伤口愈合,避免让伤口结干痂。
4. 勤于更换: 每日或敷料被浸湿、污染时及时更换。
5. 抬高患肢: 尤其下肢伤口,休息时抬高小腿,有助于减轻肿胀。
6. 密切观察危险信号(出现以下任一,立即就医):
• 伤口及周围红肿范围扩大、疼痛加剧。
• 伤口出现脓液(黄、绿、白等颜色分泌物),或异味。
• 发烧(体温超过38°C)。
• 伤口长时间不愈合(超过2周无明显改善)。
• 感觉伤口深处跳痛,或出现红线向肢体近端延伸(提示淋巴管炎)。
小伤口,大学问。请牢记:认真对待每一次皮肤破损,规范清洁消毒,及时识别感染信号,就是对自己健康最负责的守护,每一次对微小伤口的认真对待,都是对健康堡垒的无声加固——最深的痛楚往往始于最浅的疏忽。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 创伤骨科(含运动医学) 刘维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