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下午4时,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抢救室收治了一名2岁男童,他因进食一个月左右的蚕豆变成“小黄人”。该患儿在新生儿时期便已确诊蚕豆病,且家族中有蚕豆病患者。家属认为孩子2岁了,且一直没有蚕豆病表现,心存侥幸给孩子喂食了蚕豆,导致孩子反复发烧,面色苍白,排深色小便,变成了“小黄人”。当时,孩子的血红蛋白竟然已下降58g/L,仅为健康儿童的1/3。

什么是蚕豆病?

蚕豆病是一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属于一种遗传性疾病,10岁以下男孩多见。G6PD负责维护红细胞内的抗氧化能力,保护红细胞免受氧化损害,缺乏这种酶的人一旦进食蚕豆,便会令红细胞破裂,引发溶血性贫血、黄疸、发热、恶心呕吐、甚至威胁到肾功能等。蚕豆病具有非常明显的家族遗传现象,并且男性多于女性。G6PD缺乏症为终身性疾病,需长期避免接触诱因,必须引起重视,不可抱有侥幸心。

日常禁忌清单

在日常生活中,蚕豆病患者不仅需要避食蚕豆及其制品,还要避免妈妈进食蚕豆后产生的母乳和樟脑丸、跌打油、白花油、薄荷、磺胺类药物、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抗疟疾药(如伯氨喹)等。

各位家长们,家有“蚕豆宝宝”避免三误区:少量蚕豆无害、痊愈后无需忌口、只有吃蚕豆才会发病。

蚕豆病虽然不可彻底根治,但可以去避免接触诱因,一旦发生蚕豆病,要立即去正规医院治疗,不可耽误治疗时机。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