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嫩得像刚剥壳的鸡蛋,脚却肿得像发面馒头,一按一个坑,早上起来小便漂着一层啤酒花似的泡沫……”李女士32岁,她花重金购入的“美白霜”,在带来“冻龄美肌”的同时,竟把她送进了肾病科诊室。检查结果让她崩溃: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高达6g/L,白蛋白仅20g/L——医生诊断为肾病综合征。

一,快速美白的“代价”

李女士使用的“美白霜”,宣称含“宫廷秘方”,能“7天提亮、15天美白、30天换肤”。短短一个月,她的皮肤确实变得细腻白皙,但这背后藏着一个“隐形杀手”——非法添加的汞。

汞之所以能“速效美白”,是因为它能强力抑制黑色素细胞活性,阻断黑色素生成,但这种“美丽”是用健康换来的:

汞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后,会直奔肾脏。肾脏是人体的“过滤器”,而汞会破坏肾小球的滤过屏障,导致原本不该漏出的蛋白质(如白蛋白)大量进入尿液,形成蛋白尿(也就是李女士看到的“啤酒花泡沫尿”)。

血液中白蛋白大量流失(正常应在40g/L以上,李女士仅20g/L),会导致血管内渗透压下降,水分跑到组织间隙,引发水肿(先从脚踝、眼睑开始,严重时蔓延全身)。

这一系列连锁反应,正是肾病综合征的典型表现: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水肿。

检测显示,这款“美白霜”的汞含量超标5000多倍,长期使用相当于每天给肾脏“投毒”。

二,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肾脏是沉默的器官,早期损伤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但身体会悄悄发出信号:

水肿:先是脚踝、眼睑浮肿,后期可能蔓延至全身,这是肾脏无法排出水分的典型表现。

尿液异常:出现泡沫尿(蛋白尿)、尿量突然减少。

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肾损伤的“幕后推手”除了汞,还有铅、砷等重金属,以及某些非法添加的激素。这些成分在“速效美白”“快速瘦身”类产品中最常见,尤其容易藏身于包装华丽、宣称“纯天然”“秘方”的高价产品中。

三,别让护肤品变成“健康杀手”

追求美丽没有错,但必须避开这些“致命陷阱”:

(1) 查“身份”:美白类护肤品需经国家药监局审批,包装上必须有“国妆特字”编号(格式如“国妆特字G+年份+编号”),可在药监局官网查询备案信息。

(2)看成分:拒绝成分表模糊(如只写“中药提取物”却不标注具体成分)的产品,正规产品会明确标注所有成分,且不会含汞、铅等违禁物质。

(3)拒“速效”:皮肤代谢周期是28天,任何“3天美白”“1周换肤”的宣传都是噱头,背后大概率藏着违规成分。

(4)观信号:用护肤品期间若出现泡沫尿、水肿、乏力等症状,立即停用并就医,做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早发现能大幅降低肾损伤风险)。

李女士经过激素治疗和对症处理,蛋白尿逐渐减少,水肿消退,但受损的肾功能能否完全恢复,还需要长期观察。她的经历提醒我们:真正的美丽从不是“急功近利”的结果,而是建立在对身体的尊重之上。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主管护师赖美霞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