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之时,人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此时进行灸疗可起到温通经络、祛寒除湿、补虚助阳的作用;在三伏天通过温补手段调理冬季易发作的虚寒性疾病,此谓之“冬病夏治”,而慢性鼻炎(尤其是遇寒加重的类型)则是“冬病夏治”病种之一。
近年来慢性鼻炎的患病率正在不断上升,已成为主要的呼吸系统疾患,据《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24》记载:我国慢性鼻炎的患病率已超过20%,其中过敏性鼻炎占比超过6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中医科范瑜洁副主任医师介绍,在中医理论中,慢性鼻炎可归属于“咳嗽”“鼻鼽”等疾病范畴,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突发喷嚏、清涕、鼻塞和鼻痒,可伴有流眼泪、眼痒等,查体常见有鼻腔黏膜水肿、苍白,鼻内水样分泌物,而完善过敏原检测可发现患者可能对尘螨、花粉、动物皮毛等常见物质过敏。那么,针对慢性鼻炎患者,我们可以采取哪些中医治疗手段呢?
一、雷火灸
雷火灸是悬灸的延伸,包括十余种中药,如防风、青蒿、田七、艾叶、苍耳子等,其药力迅猛、火力强胜,可通过经脉运行周身,可起到温通经络、调节气血、散寒除滞、宣通鼻窍等功效。
据患者症状我们可选取不同穴位来进行治疗,常用穴位有印堂、睛明、迎香、合谷、大椎、肺俞等,每次可选取3-4个穴位交替。常见治疗手法如下:
①从大椎至肺俞上下灸10次后用手点按1次,共灸50次,来回1次为1秒左右;
②从印堂至双侧的迎香穴做“八”字斜行悬灸,操作步骤同上;
③用 S 型灸整个前额部共计50次;
④用雀啄法灸印堂、睛明、迎香,每穴30次,每10 次后用手点按1次;
⑤用雀啄法灸双侧合谷穴30次,每10次后用手点按1次。
一次完整的治疗时间约20 分钟。治疗过程中我们需及时询问患者局部皮肤热感,及时处理艾灰,注意防火、避免烫伤。
同时,我们需注意以下人群需谨慎使用雷火灸:有不明原因出血性疾病患者、高热患者、高血压发作期患者、孕妇、糖尿病患者、对烟雾过敏者、情绪激动或患有精神疾病而无法配合者等。
二、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是中医适宜技术之一,《灵枢.口问》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手足三阴三阳之脉皆入耳中,人体的耳部与身体的经脉及脏腑关联密切,通过耳穴疗法,刺激耳部相应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宣通鼻窍的作用。
针对于慢性鼻炎患者,取穴常有:神门、内鼻、外鼻、风溪、肺、脾、肾上腺、皮质下、肾等,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整刺激强度,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约2 分钟左右。每3-5天更换1次,左右耳交替贴压。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慢性鼻炎,疗效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鼻塞、鼻痒、清涕、喷嚏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简便安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中医科 周卫英 刘雅洁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