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等蚊虫叮咬传播。该疾病在全球多个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病情发展迅速,流行范围呈持续扩大趋势。
在广东地区,最近确实出现了基孔肯雅热的病例。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7月24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南海区、禅城区、三水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4014例,均为轻症病例。这些病例主要是通过境外输入性疫情引发的本地传播。
基孔肯雅热的典型症状包括突然发热,经常伴有严重关节痛和皮疹。其他常见症状还包括寒战、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淋巴结肿大等。大多数患者从感染中完全康复,但偶尔也有关于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眼部、心脏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报道。
为了预防基孔肯雅热,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控制传染源:尽量就地治疗,以减少传播机会。对疑似和确诊病例应及时上报。
- 切断传播途径:使用纱窗、纱门等防蚊设备,消灭蚊虫并清除其孳生地。
- 保护易感人群:避免在伊蚊活动高峰时段外出,穿长袖衣物和长裤,使用驱蚊剂等。
目前,基孔肯雅热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临床上主要采用支持性治疗手段,如保证充分休息、及时补充液体等。对于关节疼痛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使用镇痛药物;对于高热病人,应先采用物理降温。
总之,基孔肯雅热是一种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疾病,在广东地区已有确诊病例报告。为了预防该疾病,应采取有效的防蚊措施,并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
来源: 全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