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每天1杯无糖饮料患糖尿病风险增38%#
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引发大量讨论
微博截图
热搜说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每天仅喝一杯含有人造甜味剂的无糖饮料,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增加38%,而喝含糖饮料所导致的糖尿病风险仅增加23%。怀疑可能是人造甜味剂会干扰血糖水平或破坏肠道细菌等,进而增加患2型糖尿病风险。
不少网友担心
无糖饮料不能喝了
那么,这个研究到底是怎么回事?
甜味剂影响血糖水平的真相是?
先说答案:最新研究存在很多问题,大家大可不必过于担心。甜味剂几乎不会影响血糖水平,目前作为替代糖的一种选择,其已被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膳食中,可以给高血糖人群提供更丰富多样的食物选择。
什么是甜味剂
甜味剂,简单来说就是赋予食品以甜味的物质。在食品工业中,甜味剂应用广泛。添加了甜味剂后,饮料喝起来清甜爽口,蛋糕吃起来香甜松软,而且还能让食物放得更久、口感更好。
按照来源,甜味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甜味剂:这类甜味剂一般是直接从食物中提取的,比如从罗汉果中提取的罗汉果甜苷、从甜叶菊中提取的甜菊糖苷等。另一类是人工合成甜味剂:糖精、阿斯巴甜、安赛蜜及甜蜜素等都属于这一类,这类甜味剂因为甜度高、成本低,被广泛用在各种蛋糕、饮料和蜜饯中。
“0蔗糖”≠“0甜味剂”很多人有这样一个常见误区:“0蔗糖”意味着食品不含糖、更健康。
甜味剂的种类很多,按照化学结构和性质可以分为糖类和非糖类,其中糖类甜味剂除了蔗糖,还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乳糖等糖类物质,它们虽然是天然甜味剂,但是由于长期被人食用且是重要的营养素,在我国不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非糖类甜味剂则包含天然和人工合成甜味剂。
因此,“0蔗糖”并不等于无糖。“0蔗糖”只是表明产品中不含蔗糖,但是可能会添加糖类甜味剂和阿斯巴甜、安赛蜜、甜味素等非糖类甜味剂来保证食品的甜味。
最新研究是怎么回事?这项最新研究是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协作队列研究(MCCS),共纳入36608名40–69岁澳大利亚人,通过食物频率问卷(FFQ)记录含糖饮料(SSB)与人工甜味剂饮料(ASB)的摄入频率,糖尿病通过自我报告问卷确认,76%由医生验证,平均随访13.9年。
结果发现,每天仅喝一杯含有人造甜味剂的无糖饮料,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增加38%,喝含糖饮料所导致的糖尿病风险仅增加23%。
不过,这个研究其实也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这个研究中的饮食与疾病数据均为自报,存在很大误差。饮食数据是采用FFQ(食物频率问卷)方法获得的,这种方法是根据自己的记忆进行填报,往往有很大偏差,无法准确反映真实摄入情况。
其次,研究结果可能存在的反向因果偏倚。虽然研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但仍不能完全排除因已有代谢异常等问题而改变饮料摄入行为的可能性。
另外,这个研究只研究了澳大利亚人群的情况,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群。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个研究是一个队列研究,它得出的结果只是相关性,并无法证实因果,也就是说无法证明就是甜味剂导致了糖尿病。
糖尿病是代谢性疾病,和吃糖没有直接关系,更不用说甜味剂了。预防糖尿病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管理好体重。只要能做到这些,平时适量享用零食、甜品和饮料,也不会增加糖尿病风险。
还能喝无糖饮料吗?实际上,甜味剂已经被全球上百个国家安全使用了近百年。目前世界上的评估结果都认为,按照相关法规标准使用甜味剂,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喜好甜食的糖尿病患者可适当摄入糖醇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膳食指导》指出,糖尿病患者适当摄入非营养性甜味剂食品/饮料是安全的。
所以,如果你喜欢喝点甜味饮料,相比含糖饮料,用甜味剂的无糖饮料还是不错的选择,适量喝不用担忧。
来源: 福建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