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其“立”为开始之意,“秋”代表着禾谷成熟。从气候特点来看,立秋虽意味着秋季来临,但暑热并不会立刻消退,此时“秋老虎”仍可能发威,不过早晚已逐渐出现凉意,昼夜温差开始增大,且降雨减少,天气趋向干燥。“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当立秋的脚步悄然来临,天津市动物园里的动物们,也开启了属于它们的“秋日模式”。立秋节气标志着秋季的开始,天气逐渐转凉,食物资源也有所变化,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天津市动物园的动物会有什么习性变化:

1、觅食行为:一些哺乳动物会增加觅食时间和食量。

2、繁殖行为:许多哺乳动物选择在秋季繁殖,以确保幼崽在来年春季出生,此时食物资源相对丰富。比如,鹿会在立秋后进入发情期,雄鹿通过争斗来争夺与雌鹿的交配权。

3、活动规律:随着气温下降,一些哺乳动物的活动时间会有所调整。以熊山的熊为例,之前还在夏日的水池里尽情嬉戏,如今立秋已至,它们的活动变得更有规律,不再整日泡在水里。

4、迁徙行为:部分具有迁徙习性的哺乳动物,会在立秋后开始准备迁徙。例如,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角马,会随着季节变化和食物资源的分布,向水草丰茂的地区迁徙。

5、换毛行为:为了适应气温变化,哺乳动物会开始更换毛发。它们会褪去夏季的短毛,长出更厚、更密的冬季毛发。熊类和猫科动物在立秋后也会有明显的换毛现象。

1、迁徙行为:许多候鸟开始为迁徙做准备或已经踏上迁徙之旅。它们会感知到日照时间的缩短和气温的变化,遵循固定的迁徙路线,前往温暖的南方越冬。比如,家燕会集结成大群,从北方地区向南方迁徙;大雁则会排成整齐的“一”字形或“人”字形队伍,往南方飞去。

2、觅食行为:一些鸟类会调整觅食策略。它们会更加积极地寻找富含能量的食物,如种子、果实和昆虫等,以积累脂肪,为过冬储备能量。像太平鸟会在立秋后频繁出现在果园等地,大量啄食果实。

3、羽毛变化:鸟类会开始换羽,褪去夏季磨损的旧羽,长出新羽。新羽通常更厚密,能更好地保暖和防水。例如,水禽会在换羽期会变得较为安静,减少活动,专心更换羽毛。

4、活动规律:随着天气转凉,鸟类的活动时间和范围可能会有所改变。它们可能会在白天温度较高的时候活动更频繁,早晨和傍晚相对减少活动。一些原本在开阔地带活动的鸟类,会逐渐向树林、山谷等更为隐蔽和温暖的地方转移。比如,画眉鸟会从较为空旷的草地转移到树林深处。

1、行为变化:活动时间调整。气温逐渐降低,两栖动物通常会减少夜间活动,增加白天温暖时段的活动,以更好地利用阳光来维持体温,比如蟾蜍会在白天温暖时出来觅食。

2、准备冬眠:一些两栖动物开始为冬眠做准备,它们会寻找合适的冬眠场所,如洞穴、泥土缝隙、水底淤泥等。

3、生理变化:进食量增加。为了在冬眠前储存足够的能量,两栖动物会增加进食量。它们会积极捕食昆虫、小型无脊椎动物等食物,像蛙类会大量捕食蚊子、苍蝇等,使身体积累更多的脂肪和营养物质。

4、皮肤变化:部分两栖动物的皮肤会变得更厚、更坚韧,以减少水分散失和抵御寒冷。同时,皮肤的颜色也可能会有所变化,变得更暗淡或与环境更融合,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来源: 天津市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