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耳朵像被一层膜包住,听声音听不清?

耳朵里经常有嗡嗡的蝉鸣声,过了一会儿又自动恢复?

总是忍不住想要掏耳朵,看电视时音量开到很大也没发觉?

如果出现了这些情况那可要注意了,这可能是患上了“分泌性中耳炎”。

家住洛阳的张阿姨,最近总感觉右耳朵里“闷闷”的,晚上睡觉的时候还总觉得耳朵里有“咕噜”的流水声。更糟的是,听力越来越差,看电视音量调到很大都听不清,意识到不对劲的张阿姨在女儿的陪伴下来到郑州民生耳鼻喉医院就诊。

经过门诊部徐留见主任仔细检查后,发现张阿姨患上了分泌性中耳炎。

那么,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都有哪些症状?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预防?今天,我们邀请到郑州民生耳鼻喉医院门诊部徐留见主任为我们详细解答。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发生在中耳部的非化脓性炎症,区分它和其他中耳炎的主要一大特征就是,分泌性中耳炎不会流脓,它的主要症状是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

为什么会出现分泌性中耳炎?

关键就在咽鼓管!

咽鼓管(又称“耳咽管”)是连接鼻咽部和中耳的一条细小通道,也是中耳与外界沟通的唯一“门户”。正常情况下,它通过开放和关闭来调节中耳气压,保持鼓膜正常振动。

但如果咽鼓管异常,无法正常开放,中耳腔内的空气会逐渐被吸收,形成负压,就像一个被抽空的气球,导致鼓膜内陷。此时,中耳黏膜会渗出液体并积聚,最终形成分泌性中耳炎。

可以说,咽鼓管功能异常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因此,任何引起咽鼓管异常的因素都可能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常见的诱因有腺样体肥大、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鼻咽部肿瘤、上呼吸道感染、咽喉反流等......这些因素都可能让咽鼓管“罢工”,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如果得了分泌性中耳炎,一般有如下症状:

01耳闷听力下降:耳朵里感觉像塞了东西,有闷胀的感觉,听声音也像蒙了一层东西,模糊不清。

02耳痛:耳朵有隐隐的疼痛感,尤其在吃东西,打哈欠时加重。

03耳鸣:部分患者出现耳鸣症状,有“咕噜声”、“嗡嗡声”等声音。

如何预防分泌性中耳炎?

避免感冒

夏天空调使用频繁,室内外温差大,频繁进出空调房间会引起鼻塞、流鼻涕,导致鼻腔通气不畅,从而引起咽鼓管堵塞。

所以,夏季使用空调的时候,温度不要过低,避免空调直吹,诱发感冒危机。

控制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会引起鼻腔黏膜水肿和咽鼓管咽口黏膜水肿,进而使咽鼓管堵塞。

夏天作为过敏性鼻炎高发的季节,需要易过敏的宝子们加强防范,定期清洗空调滤网,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过敏原。

保持耳朵干燥

夏日炎炎,游泳是人们最喜爱的消暑方式之一,大家游泳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耳部正确的防护,游泳、沐浴时,佩戴好防水耳塞、泳帽,防止耳朵进水。

增强抵抗力

健康生活,从运动开始。合理的运动不仅能提升免疫力,还能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从而降低中耳炎的发生概率。

及时治疗鼻咽部疾病

除此之外,鼻窦炎、鼻息肉、鼻咽部肿瘤等疾病,也会造成咽鼓管阻塞,所以应及时寻求医生的专业治疗,保持鼻腔通畅。

当健康亮起了红灯, 那是我们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耳闷耳鸣就是耳朵的警铃!不要忽视这些细微的征兆,及时察觉身体的警示,才能将风险扼杀在萌芽之中。

来源: 郑州民生耳鼻喉医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