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
在肿瘤防治的战场上,早期发现和精准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而超声检查,作为一种安全、便捷、无辐射的影像学技术,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无影侦探”角色。在肿瘤医院中,超声医生每天通过超声探头为患者探查身体深处的“蛛丝马迹”。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超声检查在肿瘤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并解答患者最关心的几个问题。
超声检查:如何成为肿瘤筛查的“第一道防线”?
超声利用高频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反射成像,能清晰显示脏器结构、血流信号甚至微小病灶。在肿瘤领域,它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以下场景:
1.早期筛查:
甲状腺癌:超声可发现小至2毫米的结节,并通过形态、边界、血流等特征初步判断良恶性。
乳腺癌:尤其适用于致密型乳腺的年轻女性,与钼靶检查相结合,利于发现早期肿块。
肝癌:肝硬化患者定期超声筛查,可早期发现癌变结节。
2.诊断鉴别:
超声可区分肿瘤的囊实性(如卵巢囊肿与卵巢癌)、评估血流供应(恶性肿瘤常伴丰富杂乱血流),并动态观察病灶变化。
3.精准引导:
超声实时引导穿刺活检(如肝脏、乳腺、淋巴结),能够大幅提升取材成功率,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二次穿刺。
患者最关心的超声检查6大问题
Q:“超声有辐射吗?孕妇能做吗?”
超声检查无电离辐射,安全性极高,孕妇、儿童均可重复使用,是产检和儿童肿瘤筛查的首选。
Q:“超声能检查所有肿瘤吗?”
超声对浅表器官(甲状腺、乳腺)、腹腔脏器(肝、胆、胰、脾、肾)及盆腔(子宫、卵巢、前列腺)显示清晰,但对含气器官(胃、肠)和骨骼深部组织(如颅脑)效果有限,需结合胃肠镜、CT或MRI。
Q:“超声报告上的‘低回声’、‘钙化’是癌吗?”
超声描述术语≠确诊。例如:
低回声结节:良性(如乳腺纤维腺瘤)或恶性(如乳腺癌)均可呈低回声,良恶性判断还需结合其他超声表现。
钙化:乳腺簇状微钙化需警惕恶性,甲状腺粗大钙化则多为良性。
最终需结合临床、病理综合判断,切勿自行“对号入座”。
Q:“超声说我有结节,需要马上手术吗?”
多数结节是良性的!医生会根据结节大小、生长速度、血流信号及超声弹性成像等综合评估风险,并给出专业建议(定期随诊、穿刺活检等)。
Q:“做了超声,为什么还要做其他影像学检查?”
不同影像学手段各有优势。例如:超声分辨率高,对浅表器官的微小病灶敏感且诊断准确性较高;X线检查更易显示钙化;而PET-CT、CT、MRI更擅长判断侵犯范围及全身情况。
多模态联合检查是为了更全面评估病情。
Q:“检查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根据检查部位不同,需进行不同的准备。例如:
肝胆胰超声:需空腹8小时,减少肠道气体干扰。
妇科/前列腺超声:需憋尿使膀胱充盈,便于显示脏器。
甲状腺/乳腺超声:需避免佩戴项链、穿连体衣或高领衫,节省检查时间。
超声新技术:让肿瘤无所遁形
近年来,超声技术的革新极大提升了肿瘤诊断能力:
超声造影(CEUS):通过静脉注射微气泡造影剂,可实时观察肿瘤血流灌注模式,以鉴别其良恶性。
弹性成像:通过评估组织硬度,帮助区分乳腺硬癌与良性增生。
三维超声:立体显示肿瘤形态与周围组织关系,助力手术规划。
四、肿瘤防治建议:超声检查+主动预防
高危人群定期筛查:
乙肝携带者:每6个月做肝脏超声+甲胎蛋白检测。
乳腺癌家族史女性:35岁后每年乳腺超声联合钼靶检查。
长期吸烟者:每年增加颈部淋巴结超声筛查(警惕肺癌转移)。
健康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减少熬夜,从源头降低患癌风险。
面对肿瘤,恐惧源于未知,而科学筛查和早期干预能让我们掌握主动权。超声检查如同一位无声的守护者,在肿瘤防治的全程为患者保驾护航。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善用超声这把“利器”,让健康多一份保障!
来源: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