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三僚村保留了很多的古代建筑作品,如章罡土、七星池、龟蛇会、石拱桥、虎形祠、狗形祠、蛇形猫眼祠、靠壁天井侧面祠、石仙宫等以及大量宋、元、明、清古墓如人形山、海螺形古墓群、卧虎形墓、猛虎跳墙形墓、寅时葬而卯时发、凤形墓等典型的明清墓葬风格,是研究中国丧葬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北斗庵,位于三僚村后龙山竹背村小组的范围内,古寺在1966年开始荒芜,1991年5月重修,外门楣写着“北斗寺”三个大字,内门楣则是“清风明月”四字,进去不容易,要找庙祝。

南箕寺,位于三僚圩南面5里廖屋的一个山坳里,因为山坳地形如筲箕而得名。

西竺寺:位于三僚村西边通往黄岭的山道旁边,与九尾杉隔一段田相望。

观音寺,位于三僚村排上小组的金凤山下观音岩前,寺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寺殿堂分为上下二幢,下幢为清代建筑。

兰溪堂,位于三僚曾屋村诚真希望小学背后,又名侧面虎形,壬山丙向,天井水出丁口,丁向开院门。祠前有一个反弓刀形水池。祠建于明朝中叶,原来三房俱发,人丁兴旺,清乾隆年间重修时改动了朝向,丁财忽衰,几乎绝了二房,在清嘉庆年间再修时,特意立了禁碑,不许后代再改朝向。

蛇形祠,位于三僚曾屋村诚真希望小学后面,是曾氏一个房祠,祠建正在后龙山一个蛇形山梁之下,整个祠以蛇的特性设计。

维庆堂(狗形祠),位于三僚曾屋村诚真希望小学背后,大门甲山庚向兼卯酉,侧门壬山丙向兼子午。

(若文堂)

若文堂,位于三僚老圩南面曾氏老屋,属曾氏三房的房厅,由明代曾乔世修建,本意是为了维护长房间的利益。其天井分上下两座,下天井只有三面,一面由墙代替,故名“挂壁天井”。现代人物有曾宪培、曾庆银等。

九鳅落窠:位于三僚曾屋村南门村小组范围内,是曾氏五房的一个房厅,厅主乔新公。相传按九鳅落窠形设计坤山艮向兼申壬,人丁兴旺,九鳅落窠,意思是建在盛产泥鳅的水田里。

乌鸦落阳,位于三僚曾屋村南门村小组范围内,是曾氏五房的一个房厅,建于乾隆癸酉年,堂主是庄阳公。

侧面虎形,位于三僚村阳背垴枫树下,是宋代曾姓的玉屏公(又叫吾道公)之墓,他是文辿公第18代,相传虎形墓这个位置,属另一房所有,墓对面建了三房的狗形祠后。

廖伯渊婆太墓(猛虎跳墙形),廖姓在阳背垴的虎形墓,叫猛虎跳墙。阳背垴本来是曾姓人的祖坟山。

海螺形墓,三僚塘里曾姓的祖坟叫海螺形,在虎形墓上面,面朝廖屋,后来重修时,先生哄他们用石灰砌墓,便把海螺毒死了。

龟形墓,位于三僚村罗经石北麓的公路边,墓前用水泥浇铸了两只龟前爪,正好在水田里,龟态昂然。

鹅形墓,位于三僚曾氏下砂上方的一株大枫树下,为曾氏十世祖曾朴斋和夫人钟氏合葬墓,后来22世、24世亦附葬于此。

廖文政墓,位于梅窖镇店山村老爷山眠犬形,与三僚村一山之隔。墓藏在一个小山窝内,整个地形象一只卧地狗,所以地名就叫眠犬形。墓在犬形的腹部。明代隆庆四年建墓,清代康熙55年和同治6年重修,乾山巽向。

凤形墓,位于三僚廖氏后龙山背坑冲,子山午向兼癸丁。此墓又名寅葬卯发、寅葬卯绝墓,墓形为凤,墓穴点在凤尾,为明代三僚著名风水师廖歧山亲建祖墓。(来源:江西民政、三僚村记)

来源: 三僚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