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见过这样的场景:老人反复询问同一问题,突然忘记回家的路,甚至对最亲近的家人变得陌生…这些并非“老糊涂”的正常现象,而可能是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简称AD)在悄然侵蚀大脑。这种被称为“脑海里的橡皮擦”的疾病,正影响着全球数千万人的生命,成为老龄化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健康问题。

关于阿尔兹海默症

阿尔兹海默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老年人痴呆的最常见类型。它并非自然衰老的必然结果,而是一种病理性的脑功能障碍。患者的大脑会出现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和tau蛋白异常缠结,导致神经元死亡和脑萎缩。临床表现为记忆力、认知能力、语言功能、行为能力逐步丧失,最终可能完全失去独立生活能力。

脑淀粉样血管病更容易引起脑叶出血,症状为突然发生的记忆力下降、反应变慢、容易瞌睡、脾气变差、胡言乱语等,容易被忽视。

警惕这些早期信号

AD起病隐匿,早期症状易被忽视。若发现家中老人出现以下变化,需及时就医:

1.记忆障碍:忘记刚发生的事情、重复同一件事、无法记住约定或日期。

2.认知功能下降:难以完成熟悉的任务(如操作家电、做饭步骤混乱)。

3.时间和空间迷失:分不清季节、出门迷路。

4.语言困难:忘记简单词汇,说话逻辑混乱。

6.情绪与行为改变:性格突变(如突然变得易怒、多疑),或对原本感兴趣的事物失去热情。

哪些人更易患病?

AD风险因素包括:

1.年龄:65岁以上发病率显著升高,8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可达20%-30%。

2.性别: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3.遗传因素:家族中有AD患者,风险增加。

4.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脑血管疾病等。

5.生活方式: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社交孤立。

6.其他:头部外伤、抑郁病史、低教育水平。

预防:让大脑“年轻”的秘诀

虽然AD无法根治,但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可显著降低患病风险。可通过以下方式预防:

1.健康饮食:多摄入鱼类、蔬菜、坚果(如富含DHA的深海鱼、抗氧化的蓝莓),减少高糖高脂食物。

2.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促进脑血液循环。

3.脑力锻炼:阅读、下棋、学习新技能(如外语、乐器),保持大脑活跃。

4.社交互动:参与社团、旅行、与亲友交流,避免孤独感。

5.管理慢性病:控制血压、血糖,定期体检。

6.保护感官:改善听力(佩戴助听器),避免视力问题加剧认知退化。

7.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心态,通过冥想、心理咨询缓解压力。

治疗与照护:科学与温情并重

目前AD治疗以缓解症状、延缓进展为主,尚无逆转药物。主要药物包括:

1.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改善记忆与认知功能。

2.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减轻中晚期症状。

3.脑代谢赋活剂:辅助改善脑功能。

4.精神症状控制药物:针对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照护要点

1.尊重与耐心:避免责备患者,用简单语言沟通。

2.生活支持:协助处理日常事务,防止走失(佩戴定位器)。

3.安全环境:去除家中易绊倒物品,安装扶手。

4.情感陪伴:用音乐、旧照片唤起记忆,参与简单活动(如园艺)。

结语

阿尔兹海默症如同无声的风暴,但科学进步正带来曙光。早期诊断、精准医疗、生活方式干预已证实能有效延缓病程。让我们从了解开始,用预防、关爱与科学,帮助更多患者与家庭走出“记忆的迷宫”,重拾尊严与希望。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桃源县中医医院 脑病科 刘智文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桃源县中医医院 脑病科 刘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