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除了热浪,最烦的就是嗡嗡作响的蚊子,不仅给我们送“红包”,还能传播两种相似的疾病: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近日,这两种蚊媒传染病引发社会关注!
根据最新通报,2025年夏季,我国南方省份(尤其是广东省)正面临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蚊媒传染病疫情。2025年6月份全国报告登革热发病病例225例。近日出现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疫情,截至7月26日,广东省累计报告近5000例。
今天,长沙泰和医院感控科专家就来和大家一起来揭开这对“蚊媒兄弟”的真面目!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是什么?
登革热
“老熟人”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的虫媒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4亿人感染。
大多数登革热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不过,一旦发病,患者会出现一系列典型症状:如发热(可高达40℃)、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有“断骨热”之称)、皮疹、出血倾向、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发展为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甚至危及生命。
基孔肯雅热
“新晋网红”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与登革热一样的是,伊蚊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人类对基孔肯雅病毒普遍易感。
基孔肯雅热的主要症状有急起高热,经常伴有严重关节痛,特别是手指、手腕、脚踝和脚趾等小关节会出现剧烈疼痛和肿胀,面部、四肢甚至手掌脚底会出现红色斑疹或丘疹,常伴有瘙痒。此外,还可能伴随头痛、恶心、呕吐、肌肉痛、结膜炎等症状。
如何区分两种疾病?
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的症状看似相似,却藏着关键差异。
**关键鉴别点:**如果烧退后关节痛得怀疑人生,甚至几个月还无法灵活活动手指脚趾,大概率是基孔肯雅热!如果高烧时出现皮肤瘀点、牙龈出血不止,更要警惕登革热!
如何治疗?
目前,对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临床以对症及支持治疗为主。包括:
1.一般治疗
发热期应卧床休息,不宜过早下地活动,防止病情加重。采取防蚊隔离措施。
2.对症治疗
对于高热病人应先采用物理降温。有明显出血症状的患者,要避免酒精擦浴,可使用非甾体消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注意!用药前必须咨询专业医生,切勿擅自用药!)
止痛:关节疼痛较为严重者,可使用镇痛药物。
如果出现严重并发症则到专科就诊。
如何预防?
对付这对“兄弟”,预防措施高度一致,核心就是消灭伊蚊及其滋生地。
1.清积水:翻盆倒罐,清除室内外小型积水容器(花瓶、托盘、废旧轮胎、闲置容器等),是最根本的措施!
**2.防叮咬:**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户外活动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有效驱蚊剂(含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伊默宁或柠檬桉油等成分);农村可用燃烧干蒿、糠皮、山鸡椒果粉烟熏驱蚊。
**3.旅行提示:**前往东南亚、南亚、非洲、美洲等流行区,务必做好防蚊措施。回国后出现发热等症状,务必第一时间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
总之,无论是登革热还是基孔肯雅热,防蚊灭蚊都是关键,及时清理家中积水,别给蚊虫繁衍机会,让我们过一个愉快的暑假。
来源:长沙泰和医院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长沙泰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