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以骨骼密度下降、骨量减少、骨骼组织微结构破坏、容易出现骨折为特点的全身骨骼疾病,多见于老年人,称为老年人“静悄悄的流行病”。增龄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是女性绝经后和65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显著上升。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老年病科谭军副主任医师介绍,骨骼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中,不断地“拆解”和“再造”。
年轻时,骨骼形成的速度超过骨骼吸收的速度,30到35岁时达到了“最高骨量”。从那时起,骨吸收就逐渐超过骨的形成,骨量开始流失。女性绝经后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加快骨质流失导致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引起的髋部、脊柱和腕部等部位骨折是导致老年人失能常见原因,严重者可导致长期卧床、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庆幸的是,骨质疏松可通过科学合理的营养干预进行防治,营养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骨密度,有效延缓骨量的流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骨骼健康的营养密码。
钙与维生素D:骨骼健康的“黄金搭档”
人体中的钙质主要储存在骨骼中,是构成骨骼的主要矿物质。老年人每日钙需求量在1000~1200mg,参照我国居民饮食习惯钙摄入普遍不足,人均每天不足400mg,充足的钙摄入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础。
优质钙来源
**1.奶制品:**牛奶(100ml含钙100~120mg)、酸奶、奶酪,推荐每日饮用300~500ml。
**2.豆制品:**豆腐(100g含钙约150~200mg)、豆浆。
**3.海产品:**虾皮(100g含钙高达991mg)、海带(100g含钙241mg)、小鱼干。
**4.蔬菜:**荠菜(100g约含钙294mg)、西兰花(100g约含钙67mg)。
维生素D来源
维生素D被称为“钙的搬运工”,可促使肠道吸收钙、磷,使钙和磷代谢得到调节。老年人每日需800-1000IU维生素D,其来源包括:
**1.阳光照射:**每天裸露面部和手臂晒太阳15~30min。
**2.食物:**深海鱼(如鲑鱼100g含360IU)、动物肝脏。
**3.补充剂:**特别适合日照不足或吸收障碍的老年人。
研究表明,单靠补钙或维生素D来抵抗骨质疏松的效果有限,而补钙和维生素D则能有效减少骨折风险。但需要注意的是,钙的摄入量并不是多多益善,超过 1500 毫克/天就有可能使心血管疾病、肾结石发生概率升高。
蛋白质与微量元素:骨骼的“建筑工与粘合剂”
蛋白质是构成骨骼有机基质的主要成分,适量摄取(1.0~1.2g/kg体重)对钙的吸收和储存都有帮助。但过量蛋白质(>1.4g/kg体重)会促进尿钙排出,反而不利骨骼健康。
高品质蛋白质来源包括:鱼类、虾类、蛋类、豆类制品及奶类等。
对于骨骼健康来说,其他关键营养成分同等重要。
**维生素K:**促进骨骼中钙沉积。主要来源包括绿叶蔬菜等。
**维生素C:**促进胶原合成,有助骨底质的建立。新鲜水果是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
专家提醒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老年病科袁春云主任医师提醒:除了积极补充骨骼所需营养,限制以下物质的摄入同样关键,它们会通过不同机制损害骨骼健康,老年人需格外注意:
**1.高盐饮食:**每排出300mg钠,同时流失20~30mg钙。
**2.酒精:**损害钙和维生素D代谢,直接对抗成骨细胞。
**3.咖啡因:**与钙结合影响吸收,每日不超过1杯(约180ml)。
**4.碳酸饮料:**影响钙磷平衡的磷酸盐含量超标。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老年病科 谭军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老年病科 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