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和户外活动的增加,毒蛇咬伤事件的发生频率显著上升。例如,在广东省,仅5月以来就有300多例毒蛇咬伤事件被记录,每年毒蛇咬伤患者高达10万人次。毒蛇咬伤不仅带来剧烈的疼痛,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了解毒蛇咬伤后的合理用药知识,对于保护自身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夏季被毒蛇咬伤后的合理用药策略,旨在提高公众对毒蛇咬伤的认知与应对能力。

一、毒蛇咬伤的认识与初步处理

毒蛇咬伤是指人体被毒蛇的牙齿刺入并注入毒液所引起的伤害。毒蛇的毒液含有多种成分,包括神经毒素和血液毒素,这些成分能够靶向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导致麻痹、内出血和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

一旦被毒蛇咬伤,迅速采取初步处理措施至关重要,以遏制毒液的吸收与扩散。具体步骤包括:

1.保持冷静:避免剧烈运动,减少毒液在体内的扩散速度。

2.识别毒蛇:尽可能记住毒蛇的特征,以便就医时医生能够迅速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冲洗伤口: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以去除表面的毒液和污物。但注意不要过度挤压伤口,以免毒液深入组织。

4.绑扎伤肢:在咬伤部位的近心端用绷带或布条进行绑扎,以减缓毒液向心脏方向的扩散。但绑扎不宜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5.及时就医:初步处理完毕后,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迅速将伤者转运至医院进行专业救治。

二、毒蛇咬伤后的合理用药策略

毒蛇咬伤后的治疗关键在于迅速中和毒液、减轻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合理用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一)抗蛇毒血清

抗蛇毒血清是治疗毒蛇咬伤的特效药物,根据临床研究,其应用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总有效率高达95.00%。它能够中和毒液中的有毒成分,减轻症状,防止病情恶化,并改善患者肾功能、肝功能,减轻心肌酶指标和炎症反应。抗蛇毒血清的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尽早使用:最好在咬伤后6~8小时内使用,以充分发挥其疗效。

2.针对性选择:根据毒蛇的种类选择相应的抗蛇毒血清。对于已确认毒蛇种类的咬伤,应选用特异性最强的单价抗蛇毒血清,因为其只对同种毒蛇咬伤有效,治愈率高达99%。对于不能确定毒蛇种类的咬伤,建议使用多价抗蛇毒血清,尽管其治愈率较低,但作为一种较为通用的蛇伤治疗剂,可以提供有效的治疗。

3.规范注射:抗蛇毒血清通常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以确保药物能够迅速到达全身各部位,发挥治疗作用。

(二)消毒与消肿药物

毒蛇咬伤后,伤口往往伴有红肿、疼痛等症状。合理的消毒与消肿药物使用有助于减轻症状,促进伤口愈合。

1.消毒药物:临床常用苯扎溴铵、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冲洗伤口,并用碘附、酒精等消毒。这些药物能够杀灭伤口周围的细菌,防止感染的发生。

2.消肿药物:在治疗局部炎症和肿胀时,除了常用的硫酸镁溶剂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磺胺嘧啶银霜也被证明在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减轻肿胀和疼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此外,中草药如白花蛇舌草、黄连、黄柏、大黄、石膏、赤芍、牛膝等也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这些中草药可遵中医医嘱含服、水煎或研末外敷,以改善不适症状。

(三)辅助治疗药物

除了抗蛇毒血清、消毒与消肿药物外,还有一些辅助治疗药物在毒蛇咬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能够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这类药物在毒蛇咬伤早期使用效果较好,但长期使用需注意其副作用。

2.中药制剂:季德胜蛇药片、红卫蛇药片、蛇咬丸、蛇伤解毒片等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这些药物可用于毒蛇咬伤的治疗,但孕妇及脾胃虚寒者慎用。

3.胰蛋白酶:胰蛋白酶作为一种蛋白质消化酶,能够分解蛋白质,包括蛇毒中的毒性成分。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局部注射胰蛋白酶,可以有效地分解伤口残留的蛇毒,从而中和其毒性作用。

三、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

在毒蛇咬伤的治疗过程中,合理用药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

1.遵医嘱用药:患者应严格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用药,切勿擅自购买或随意使用药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毒蛇的种类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2.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多种药物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产生不良反应。如需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3.观察药物反应:用药过程中,患者应密切观察药物反应。如出现过敏反应、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4.避免过度用药:合理用药并不意味着用药越多越好。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性不容忽视,过度用药可能引发A型和B型不良反应,包括但不限于胃肠道不适、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心血管系统损害、呼吸系统问题、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因此,患者应严格遵照医生的处方和药品说明书,确保用药安全,避免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和健康风险。

四、夏季防蛇咬伤措施

夏季是毒蛇活动的高峰期,为了降低被毒蛇咬伤的风险,人们应采取以下防蛇咬伤措施:

1.了解毒蛇习性:了解当地毒蛇的种类、习性和活动规律,以便在户外活动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穿着防护装备:户外活动时,务必穿着长袖长裤及厚底鞋袜,以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降低被毒蛇咬伤的风险。

3.使用防蛇工具:在草丛、树林等毒蛇出没的地方行走时,可使用竹竿、木棍等工具敲打地面,以驱赶隐藏的毒蛇。

4.避免夜间行走:夜间是毒蛇活动的主要时段,因此应尽量避免在夜间行走或露营。如需在夜间活动,应携带手电筒等照明工具,并注意脚下安全。

5.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毒蛇咬伤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减少毒蛇咬伤事件的发生。

五、案例分享与警示

以下是一起夏季毒蛇咬伤事件的案例分享与警示:

王先生是一位热爱户外运动的年轻人。某个周末,他独自前往附近的山林进行徒步旅行。当天气温较高,张先生选择穿着短袖短裤以求凉爽。在行走过程中,他不慎被一条隐藏在草丛中的毒蛇咬伤。咬伤后,张先生伤口剧痛,迅速肿胀。他迅速用清水冲洗伤口,并在咬伤部位的近心端绑扎绷带。随后,他拨打了急救电话并等待救援。

到达医院后,医生根据张先生的描述和伤口情况判断他可能被蝮蛇咬伤。于是,医生立即为他注射了抗蝮蛇毒血清,并给予了消毒、消肿和辅助治疗药物。经过几天的治疗和观察,张先生的伤口逐渐愈合,症状得到缓解。

这起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夏季户外活动时,一定要提高警惕,采取必要的防蛇咬伤措施。一旦被毒蛇咬伤,应立即进行初步处理并就医治疗,切勿延误病情。

随着夏季气温升高,蛇类活动频繁,导致毒蛇咬伤事件进入高发期。全球每年蛇咬伤致死人数高达8.1万至13.8万例,而在中国,每年也有25-28万例毒蛇咬伤发生。因此,合理用药,特别是及时使用抗蛇毒血清,是治疗毒蛇咬伤、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了解毒蛇咬伤后的现场急救措施,如绑扎法、冰敷法和伤肢制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抗蛇毒血清和其他药物,结合有效的防蛇咬伤措施,我们可以更有效地保护自己免受毒蛇的伤害。

来源: 科学药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