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耳解压又舒服,不少人都喜欢没事去采个耳,给耳朵放松放松,许多街头采耳店、养生会所甚至提供“上门采耳”服务。不少人沉迷于采耳时那种酥麻的快感,认为定期清理耳垢能保持耳朵清洁。然而,采耳真的安全吗?

近日,杭州一位35岁的张先生因耳朵疼痛、流脓就医,被诊断为化脓性中耳炎。医生询问后发现,张先生每周都要去采耳店“享受”一次,最终因不洁采耳工具导致感染。类似案例并不少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采耳为何会引发中耳炎?如何正确护理耳朵?

一、采耳为何让人“上瘾”?

采耳之所以让人欲罢不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生理快感:外耳道布满神经末梢,采耳时的轻微刺激会触发愉悦感,类似“颅内高潮”(ASMR)。

心理放松:许多人将采耳视为减压方式,类似按摩或SPA。

强迫性清洁习惯:部分人认为耳垢(耵聍)是“脏东西”,必须定期清理,否则浑身不适。

然而,频繁采耳不仅没必要,还可能带来健康隐患。

二、采耳是如何引发化脓性中耳炎的?

张先生的案例并非个例。医学研究表明,不规范的采耳可能导致:

1. 耳道损伤,细菌入侵

采耳师若操作不当,容易刮伤外耳道皮肤,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乘虚而入,引发感染。

外耳道炎若未及时治疗,炎症可能蔓延至中耳,导致化脓性中耳炎,出现耳痛、流脓、听力下降等症状。

2. 不洁工具引发交叉感染

部分采耳店的工具(如耳勺、镊子、羽毛棒)未严格消毒,可能携带真菌或细菌。

曾有报道称,某顾客因采耳感染外耳道真菌病,耳朵奇痒难忍,甚至长出“霉菌丝”。

3. 破坏耳道自洁功能

耳垢并非“垃圾”,而是具有抗菌、保湿、防尘的作用。

频繁掏耳会刺激耵聍腺分泌更多耳垢,甚至形成耵聍栓塞,反而堵塞耳道,影响听力。

三、化脓性中耳炎有多危险?

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 急性期症状:剧烈耳痛、耳鸣、耳闷、流脓(黄绿色脓液)、发热。

⚠ 慢性化风险:反复感染可导致鼓膜穿孔、听力永久下降。

❗ 严重并发症:感染扩散可能引发脑膜炎、面瘫,甚至颅内感染!

四、耳朵到底该不该掏?

1. 耳垢是否需要清理?

大部分人的耳垢可自行排出(如咀嚼、说话时自然脱落)。

只有以下情况需就医处理:

耳垢堵塞导致听力下降、耳闷(耵聍栓塞)。

耳垢过硬,无法自行排出。

2. 如何安全清洁耳朵?

不要用棉签、发卡、指甲掏耳(可能将耳垢推得更深)。

正确方法:

用温水冲洗外耳道(需医生指导)。

使用医用滴耳液软化耳垢(如碳酸氢钠滴耳液)。

严重堵塞时,由耳鼻喉科医生用专业工具取出。

3. 哪些人尤其要避免采耳?

有中耳炎病史者。

糖尿病患者(感染风险高)。

儿童(耳道更脆弱,易损伤)。

五、如果已经出现耳痛、流脓,怎么办?

立即停用采耳工具,避免进一步刺激。

勿自行滴药(某些药水可能加重感染)。

尽早就医:

轻度感染: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

严重化脓:口服抗生素+局部清理。

慢性中耳炎:可能需鼓膜修复手术。

结语:享受需有度,健康更重要

采耳虽能带来一时舒爽,但频繁或不规范操作可能付出健康代价。耳朵是人体精密器官,自我清洁能力强大,绝大多数情况下无需人为干预。如果实在“手痒”,不妨记住这句话:“最好的采耳,就是不要采耳!”若出现耳部不适,务必及时就医,别让小小的“享受”酿成大祸!

来源: 郑州民生耳鼻喉医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