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温州市人民医院产科迎来一名体重只有670g的早产儿,他的胳膊甚至不如成年人手指粗。他的各个器官发育不完全,无法单纯通过吃奶满足身体需求,早期营养须通过静脉补给。这么小的宝宝要怎么打针呢?不怕,我们用一条细细的管子,为他架起生命的桥梁。

这根管子叫PICC,中文名叫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顾名思义,就是导管从宝宝的手臂或者腿部的外周静脉插入,尖端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早产儿或者危重新生儿常需长期输液,但他们的血管细、皮肤薄,而PICC可承受更高浓度的药物,留置更长的周期,降低药物从血管渗出的风险,也避免了反复扎针导致的血管硬化或坏死,减少宝宝的痛苦。

据不完全统计,早产儿住院期间平均需要20次的静脉穿刺,而PICC可维持整个治疗周期,大大减少穿刺频率。医疗技术在不断进步,让每一个“不可能”变成“可能”,让每一个早到的生命都能得到温柔的守护。

□温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主管护师陈慧慧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