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过程中,不少家长可能听过“贵人语迟”这句话。当孩子说话比同龄人晚时,长辈们常常会用这句话安慰焦虑的父母。然而,你知道吗?有些“语迟”并非简单发育慢,很可能是孤独症的信号。错过孤独症筛查黄金期,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孤独症,以及筛查黄金期的重要性。

一、“沉默”背后:别误读孩子的信号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1岁多了,还不怎么开口说话,叫名字也没反应。这时候,周围人可能会说“贵人语迟,孩子长大就好了”。但事实上,语言发育迟缓可能是孤独症的早期表现之一。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症状如下:

1. 语言发展“慢半拍”

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在语言发育进程上,往往比正常孩子滞后许多。不少孩子两三岁时,还仅能说出简单词语,在语句表达方面,更是困难重重。这种语言能力的迟缓,影响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使他们难以顺畅地表达需求。

2. 语言理解与表达“双受阻”

孤独症孩子不仅开口晚,在语言运用环节同样存在显著问题。在理解他人话语含义时,他们时常感到困惑,无法领会其中深层意思。而在表达自己想法时,又很难找到准确词汇和表达方式,难以将内心的想法清晰传递给他人。

3. 社交互动“缺信号”

更值得家长警惕的是,孤独症孩子在社交互动中常回避目光接触,对他人的呼唤常常充耳不闻。就好像在他们与外界之间竖起了一道无形的墙,将自己封闭起来,沉浸在独属于自己的世界里。这些极具代表性的行为信号,很容易被家长忽视,进而导致错过对孩子进行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

4. 兴趣狭窄与重复刻板行为显著

孤独症孩子通常对某些特定事物或活动表现出过度专注,兴趣范围十分狭窄。比如,部分孩子只钟情于旋转的物品,像车轮、风扇叶片等,会长时间盯着它们旋转,沉浸其中;有些孩子则对排列整齐的物品有着特殊偏好,一旦物品的排列顺序被打乱,就会表现出极度不安。

与此同时,他们常出现重复性的刻板行为,如反复拍手、跺脚,或是前后左右地摇晃身体。在日常活动中,坚持固定的行为模式和生活习惯,一旦生活规律被打破,哪怕是微小的改变,如吃饭时更换了餐具,出行时改变了路线,都可能引发他们强烈的情绪反应,哭闹不止。这类兴趣和行为特点,严重影响孩子参与正常社交和探索新事物的能力。

二、为什么早期筛查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儿童2 - 6岁是大脑发育的快速阶段,也是孤独症干预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大脑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通过科学系统的干预训练,孩子的大脑能够建立新的神经连接,改善症状,提升社交、语言等能力。如果错过这个黄金期,随着年龄增长,大脑发育逐渐成熟,可塑性降低,干预的难度和成本都会大幅增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此外,早期筛查和干预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和智力发展有益,对家庭也具有重要意义。早期发现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减轻孩子成年后的残疾程度,降低家庭的长期负担,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三、如何抓住筛查黄金期?

1. 了解筛查时间节点

建议家长在孩子18月龄和24月龄的常规体检中,主动要求医生进行孤独症相关筛查。此外,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时刻留意孩子的行为和发育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带孩子到专业机构进行评估。

2. 熟悉筛查方法

目前,常用的孤独症筛查工具包括改良版婴幼儿孤独症量表(M-CHAT)、孤独症行为量表(ABC)等。这些量表通过对孩子的行为观察和家长问卷,对孩子是否存在孤独症倾向进行初步评估。如果筛查结果显示异常,需要进一步进行诊断性评估,如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等,以明确诊断。

3. 留意发育里程碑

除了借助专业筛查工具,家长还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发育里程碑,初步判断孩子是否存在发育异常。比如,正常孩子在3 - 4个月时,会对他人的呼唤做出回应,6 - 9个月时,开始咿呀学语,1岁左右,能够叫出“爸爸”“妈妈”等简单称呼。如果孩子在相应年龄段没有达到这些发育指标,就需要引起重视。

四、怀疑孩子有孤独症,怎么办?

1. 寻求专业帮助

一旦怀疑孩子有孤独症,家长要第一时间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儿童保健科或精神科,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心理评估等,对孩子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做出准确诊断。

2. 积极配合干预

确诊后,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目前,孤独症的干预方法主要包括行为干预、语言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等。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是一种广泛应用且有效的干预方法,通过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分析和塑造,帮助孩子学习新的技能和行为。此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创造丰富的语言和社交环境,促进孩子的发展。

3. 调整心态,保持信心

养育孤独症孩子,对家长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能会面临经济、心理等多方面的压力。但要记住,保持积极的心态至关重要。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通过科学的干预和家长的努力,孤独症孩子同样可以取得进步,实现自己的价值。

孤独症,虽然给孩子的成长蒙上了一层阴影,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抓住筛查黄金期,及时发现、科学干预,就有可能为孩子打开一扇通往美好未来的大门。作为家长,我们要多学习孤独症相关知识,关注孩子的成长发育,不要让“贵人语迟”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在爱与希望中茁壮成长。

来源: 康复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