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你饿了,其实你只是心烦了
夏天的到来,让肥胖无法被厚重的衣物掩盖,“减肥”这个关键词再次频繁地闯入我们的视野。然而,深夜加班后响起的不是体重下降的欢呼,而是外卖小哥的敲门声—手里端着香气四溢的烧烤、炸鸡与火鸡面。
你明明不饿,理智也告诉你要早睡,可就是无法控制地点下高油高脂的外卖。是真的饿了吗?还是只是想靠一口“重口味”慰藉疲惫的身心?注意!这种“嘴馋”,或许并不是源于饥饿,而是源于—情绪。
1. 什么是情绪化进食
情绪化进食,指个体在情绪波动时,特别是在焦虑、失落、压力大等负面情绪下,不是为了生理性饥饿而进食,而是将食物作为缓解情绪的一种方式。例如,失恋后的暴饮暴食、焦虑时的不停吃零食,都是典型表现。
从神经科学角度来看,长期情绪紧张会削弱前额叶皮层(大脑中负责理性决策与自我控制的区域)的功能,使大脑更倾向于追求“即时满足”。这时,奖赏系统(主要包括伏隔核、杏仁核等结构)被激活,使我们对高糖高脂食物的渴望变得更强烈—因为这类食物能快速引发多巴胺分泌,让我们短暂产生愉悦感,从而“麻痹”负面情绪。
久而久之,大脑就会形成一种“吃东西=开心”的条件反射,强化这种“情绪—进食—奖赏—再进食”的恶性循环。
2. 为什么会误把情绪当成饥饿
除了奖赏系统的驱动,还有一个常被忽视的生理机制—内感受觉。
内感受,指的是大脑对身体内部状态的感知能力,包括:呼吸、心跳、体温、渴感、饥饿和饱腹感等,这套系统是身体的内部雷达,可以帮助我们感受身体状态,从而做出正确的处理。
但是当我们长期处于压力、焦虑或是失落情绪中时,这套感受系统会紊乱或迟钝。大脑会错误地解读来自身体的信号—把情绪波动(如焦虑、紧张)当作“饥饿感”来处理。这种混淆,让我们以为自己饿了,实则只是情绪不稳定,从而引发非理性的进食冲动。
3. 情绪如何影响激素分泌
另外,负面情绪也会影响身体激素的分泌。皮质醇是典型的压力激素,当我们处于长期慢性压力环境时,皮质醇水平会升高,除了增强我们对于高热量食物的欲望之外,还会干扰瘦素的信号,使得我们对于“饱”这一感受变得迟钝。
瘦素由脂肪组织分泌,主要起到抑制食欲的作用,正常分泌时,它会适时地告诉大脑“我已经吃饱了”,从而停止进食行为。饥饿素则由胃分泌,可以刺激食欲,提醒大脑“现在该吃饭了”。
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会影响这两者的调节,饥饿素升高、瘦素功能减弱,大脑错误接受“饥饿信号”,诱发进食行为。
还有上文所提到的多巴胺,它作为奖赏激素,很容易被高油高脂食物刺激分泌,造成吃了就开心的假象。
4. 走出情绪进食的怪圈
在快节奏与高压力并存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与自己较劲,与他人比较,对过去懊悔,对现在焦虑,对未来担忧,无穷的负面情绪像潮水一般淹没理智。于是,食物成了“临时避风港”。
但这种避风港,不会真正带来情绪的解决,反而可能在事后让我们更懊恼、更焦虑—又吃多了、又长胖了、又控制不住了。
所以,不妨:
正视情绪:你不是真的饿了,你只是累了、烦了、想要一点慰藉。
增强身体感知能力:通过冥想、正念进食等方式,重新建立起对“真正饥饿”的识别。
调节激素节律: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能降低皮质醇、平衡瘦素与饥饿素。
善待自己:减肥不是对身体的惩罚,而是与身体建立更好的关系。
你不需要完美,也无需战胜所有情绪。试着理解它、接纳它,然后温柔地告诉自己:“我可以选择用更好的方式,来照顾当下的自己。”
参考文献:
[1] Ha O R, Lim SL. The role of emotion in eating behavior and decisions[J]. Frontiers inPsychology, 2023, 14: 1265074.
[2] Sato A F, Darling K E, Ruzicka E B, et al. A biobehavioral examination of emotional eating inadolescents: Evaluating the role of acute cortisol stress reactivity in thecontext of a multi-method assessment of eating in response to stress[J].Appetite, 2023, 184: 106486.
[3] Tiemann A,Ortmann J, Rubo M, et al. The relevance of cardiac and gastric interoceptionfor disordered eating behavior[J].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 2025, 13(1):114.
同步发布:https://mp.weixin.qq.com/s/_1ne3e2Cd6ptKcoBih1aRQ
撰文:彭敏敏
排版:魏家俊
核对:RH Chen
团队简介
“肥胖信条”成立于2022年8月,专注于传递与肥胖、减重相关的健康知识。团队由国家“双一流“高校的博/硕士、三甲医院临床医师及营养师等组成,专业涵盖医学、营养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目前,团队已荣获各类省级科普创作大赛奖项十余项,入围中国科协“科普中国-星空计划”及“科普中国青年之星”优秀科普作品3项,多篇科普类推文入选权威平台推荐,广受好评。欢迎关注“肥胖信条”,让我们携手揭开肥胖的科学奥秘,共同踏上健康减重的智慧之旅!
来源: 肥胖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