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就犯困,以为是血糖高,结果一查竟是胆囊炎!”65岁的张阿姨在湖南妇女儿童医院普外科就诊时,怎么也没想到,自己长期饭后疲惫、偶尔右肩酸胀的症状,竟是胆囊功能衰退的早期信号。
很多人以为胆囊炎一定会“痛得打滚”,但湖南妇女儿童医院普外科刘凡副主任医师提醒:早期胆囊炎往往不痛不痒,而是通过消化异常、疲劳、反射痛等“隐形信号”发出警报。若忽视这些信号,可能拖成胆结石、胰腺炎甚至肠梗阻等严重后果。
今天,我们就结合湖南妇女儿童医院普外科的真实案例,带您识别胆囊疾病的“非典型症状”,并分享科学防治策略。
一、胆囊炎早期4大“隐形警报”,很多人误以为是胃病
1.饭后“秒困”,可能是胆汁不足
“刚吃完饭就累得想躺下,还以为是年纪大了?”——错!湖南妇女儿童医院普外科专家指出,胆囊功能下降会导致胆汁分泌减少,脂肪消化不彻底,能量供应不足,从而引发餐后突然疲惫。
2.吃油腻就胀气?小心胆囊“罢工”
胆囊收缩功能下降时,胆汁排空不畅,脂肪难以消化,表现为:
刚吃完油炸、红烧肉就闷胀;
嗳气、打嗝带酸味;
持续两周以上,吃药缓解有限。
约64%的胆囊炎患者在确诊前半年就有类似症状,但多数被误诊为“胃炎”。
3.右肩胛骨酸胀,可能是胆囊“喊疼”
胆囊疼痛可通过神经反射到右肩、背部,容易被误认为“肩周炎”或“颈椎病”。
关键区别:这种酸痛与劳累无关,且在饭后或夜间加重。
4.皮肤/眼白微黄,胆红素在报警
若发现:
眼白轻微发黄(尤其在早晨);
皮肤莫名瘙痒;
尿色加深。
可能是胆汁淤积的早期表现,需尽快排查。
二、拖延不治的胆囊炎,可能闯出哪些“大祸”?
1.胆结石“穿墙”进肠子,引发肠梗阻
贵州71岁的任婆婆因忽视胆囊结石,最终发展为慢性胆囊炎,疼痛难忍才就医。更危险的是,长期结石可能穿透胆囊壁进入肠道,卡住后导致肠梗阻,甚至需要紧急开腹手术。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提醒:若出现腹胀、呕吐、排便停止,需警惕胆石性肠梗阻,老年患者尤其高危!
2.反复炎症可能诱发癌变
胆囊长期慢性炎症会增厚胆囊壁,增加癌变风险。早期干预可避免!
三、健康小贴士:护胆从饮食开始
1.少吃:油炸食品、动物内脏、奶油
2.多吃:高纤维蔬菜(如燕麦、芹菜)、低脂鱼肉
3.规律进食:避免长时间空腹,以免胆汁淤积
如果您或家人有饭后腹胀、右肩酸痛、皮肤发黄等症状,建议尽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别让“小毛病”拖成“大问题”!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妇女儿童医院 黄倩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 黄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