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的张叔叔3个月前开始出现上腹部隐痛。起初疼痛轻微且呈间歇性,他并未重视。随后疼痛持续加重,尤其在进食后更为明显,并伴有胃胀感。
近日,张叔叔发现大便颜色变黑,体重显著下降约10公斤,同时伴有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随即前往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就诊。经系统检查,最终确诊为胃癌。
肿瘤二科邓天好主任介绍,胃癌早期症状可能隐匿,不易察觉。但若身体出现以下“警报”信号:长期胃痛腹胀、食欲下降、体重莫名减轻、恶心呕吐或大便发黑(黑便),切不可掉以轻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始终是提高胃癌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的核心要素。
胃癌有哪些症状?
胃癌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常不明显,易被忽视。患者多表现为消化不良、上腹部隐痛、饱胀不适、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这些表现极易与普通胃病(如胃炎、胃溃疡)混淆,导致误诊。
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更显著的体征,如体重锐减、黑便、呕吐,甚至呕血。若肿瘤发生转移至其他器官(如转移至肝脏可引发右上腹疼痛、黄疸),则会出现相应的转移灶症状。
哪些危险因素容易导致胃癌?
1. 饮食因素:长期摄入高盐、腌制、烟熏、油炸食品,以及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均会增加胃癌发病风险。
2. 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感染可导致胃黏膜萎缩、肠化生,进而增加癌变风险。
3. 胃部慢性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疾病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和定期随访监测,病情持续进展可能诱发胃癌。
4. 遗传因素:胃癌呈现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家族中有胃癌患者,其直系亲属的患病风险高于普通人群。
5. 生活习惯:长期吸烟、酗酒会刺激并损伤胃黏膜,削弱胃的自身保护能力,促进胃癌发生。此外,长期精神压力过大、情绪抑郁等因素也与胃癌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
有哪些信号需警惕早期胃癌?
1. 腹部不适:持续或反复的上腹部疼痛、腹胀,腹部不适感。
2. 食欲减退与体重下降:食欲明显减退,进食少量即感饱胀,伴随无法解释的持续性体重下降。
3. 消化不良:反复出现的腹泻或便秘,胃肠功能紊乱。
4. 消化问题:反酸、胃灼热(烧心)、频繁嗳气,餐后饱胀不适感明显。
5. 疲劳和虚弱:持续的、无法缓解的疲劳感和全身乏力。
6. 呕血及黑便:呕出咖啡渣样物或鲜血,或排出黑色柏油样大便(黑便),提示可能存在消化道出血。
如何确诊胃癌?
1. 胃镜检查:是确诊胃癌的“金标准”。胃镜能直接、清晰地观察胃黏膜的形态、色泽及有无病变,并可对可疑部位进行活检取样。病理检查是最终确诊胃癌、明确其类型和分化程度的依据。对于畏惧普通胃镜不适的患者,可选择无痛胃镜检查。
2. CT或PET-CT扫描:如同为身体拍摄“全景影像”,不仅可评估胃壁是否增厚、不规则或存在肿块,更能有效检测癌细胞是否已扩散至肝脏、肺部等远处器官(评估分期)。
3. 肿瘤标志物检测(血清学检查):检测如CEA、CA19-9等指标,可为病情评估提供辅助信息和提示。但需注意,单凭肿瘤标志物无法确诊胃癌。
日常如何预防胃癌?
一、优化饮食结构
1.减少高盐及腌制食品:限制咸鱼、腌菜、腊肉等高盐腌制品的摄入。
2.增加新鲜蔬果和全谷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抗氧化剂的新鲜蔬菜(如西兰花)和水果(如柑橘类),以及全谷物食品。
3.避免加工肉类和高温烹饪:减少香肠、火腿等加工肉制品,以及烧烤、油炸食物的摄入。选择更健康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炖)。
二、改善生活习惯
1.戒烟限酒:彻底戒烟,严格限制酒精摄入。维持健康体重: 通过均衡饮食和规律运动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
2.管理精神压力: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学会有效应对压力,维持心情舒畅。
三、定期体检
尤其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如有家族史、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病者),定期进行胃镜等针对性体检至关重要。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二科 刘娟 杨四娥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