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示2025年第一批拟授予植物新品种,广西自主选育的“腾龙”“紫金”两个牛油果品种获授权,填补我国牛油果品种权空白,标志着广西在牛油果育种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用了69年的时间,这个“洋水果”在广西完成了落地生根,成为了地道的国产水果,并靠着优秀的品质完成了“逆袭”。
进口品种水土不服
眼下,在龙州县彬桥乡彬迎村的果农黄民家自家果园里,一颗颗形似手雷、色泽鲜绿的牛油果正在枝头随风摇曳,黄民家正在精心护理这些有着“森林奶油”美誉的果实。2023年,黄民家把果园原来的品种改成了“腾龙”,他对即将到来的收获季充满信心。
牛油果又称油梨,近年来在国内市场迅速风靡。据了解,目前国内有近2万公顷的牛油果种植面积,其中种植较多的品种是原产自美国的“哈斯”。然而,哈斯牛油果在广西却明显水土不服。
“受海拔、温湿度、降雨量、降雨时机、土壤等各种因素带来的综合影响,‘哈斯’在广西的种植和生长情况不算理想。”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广西南亚所”)副研究员汤秀华说。
69年技术攻坚长征
为了培育出适合广西种植的牛油果品种,广西开启了牛油果研究的漫长征程。
从1956年开始,广西开始研究牛油果。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广西南亚所科研人员围绕牛油果引种试种、品种选育、丰产栽培等研究,逐步扩大到广西各地区试种验证其适应性,目前该所已收集保存国内外的牛油果育成品种、野生近缘种、选育品系、当地农家种质资源485份,并选育出“紫金”“腾龙”2个早、中熟牛油果新品种。
“1986年、2012年,研究人员分别在牛油果实生苗中发现了两个优秀的品种,并命名为‘腾龙’和‘紫金’。”汤秀华介绍,2016年至2023年间,其团队在龙州、扶绥、宾阳等地进行品种区域试验,经过严谨的测产及现场核验,发现这两个新品种在丰产时的单株产量为60~75公斤,远远超过“哈斯”15公斤的单株产量。
抢占早熟市场先机
作为国内首个跻身植物新品种授权名单的牛油果品种,“腾龙”“紫金”单果大小是进口牛油果的3倍,皮薄肉厚,可食率均超过79%,果皮光滑如釉,比进口牛油果颜值更高。
这两个以早中熟为特性的牛油果将填补进口“哈斯”产季的空档。国内牛油果产区普遍于10月底、11月初才开始进入采收季,“紫金”最早7月就能采收,“腾龙”可以延续到9月,新品种的培育有效填补了国内产区缺乏早、中熟品种的空白。
除了“分量重”“成熟早”,“腾龙”“紫金”比进口牛油果更美味。一般情况下,进口牛油果只有五六成熟就开始采摘,然后经过漫长的运输过程,再到国内进行熟化处理。国产牛油果可以在树上养到八九成熟再采摘,口感吃起来更绵密。
后续故事如何演绎
从1956年第一株引种苗,到2025年获得国家品种授权,广西的牛油果育种走过了69年漫长岁月。通过几代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选育出属于广西的牛油果品种,突破了国内牛油果品种结构单一、产量不稳定、品质参差不齐的瓶颈。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广西种植的牛油果面积约1300公顷,由于引种的大多是实生种,品质劣、产量低,一直没有得到规模生产经营。
截至2024年底,“腾龙”“紫金”在崇左、南宁、百色等地推广种植,累计推广面积300余公顷。目前,广西南亚所的研究团队正在加紧研究适合本地环境的栽培技术,指导果农提升栽培水平,并通过提出高接换种技术方案来提高果园产量、品质,设法解决广西优良种质不足的现状,丰富牛油果产业的品种结构,给农民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紫金牛油果长势良好。 汤秀华/摄
作者 | 广西科普传播中心 蔡良佳
来源: 大众科普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