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跟随“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来到了大洋37航次第一航段的现场,见识到了比恐龙资历还老的无脊椎浮游动物——水母,今天我们继续下潜,跟派大星的原型——海星打声招呼吧~



图为蛟龙号在西北太平洋海山1803米水深处采集到的海星

海中的星星

海星,是棘皮动物中生理结构最有代表性的一类。如今世界上的海星有1600多种,它们形态、大小、颜色都各异,广泛分布于砂质海底、软泥海底、珊瑚礁及各种深度的海洋中,但是在淡水中不会有它们的踪影,这是因为它们体内的渗透压与海水相近,因而只能生活在海水的环境中。

海星形如其名,像星星一样,身体由体盘和腕组成,盘和腕的分界不明显。腕数一般为 5个,有的多达40个。腕内充有生殖腺和消化腺,腕下面有开放的步带沟与口相通。沟内具有4行或2行管足。这些管足的末端有吸盘,海星既能通过管足捕获猎物,又能利用管足的伸缩来完成运动。


派大星是食肉动物?

海星平时喜欢栖息在海底沙地或礁石上,是个能躺着绝不坐着的主,可谁能想到这么慵懒的海星其实是食肉动物呢?不过由于海星的行动不能像鲨鱼那样灵活、迅猛,所以它的主要捕食对象是一些行动较为迟缓的海洋动物,如贝类、螃蟹和海葵等。

海星的进食方式很奇特,它捕食时常采取缓慢迂徊的策略,慢慢接近猎物,把自己的胃从口中吐出并包裹住猎物,并利用消化酶消化掉自己的猎物。吃完了之后,再把胃收回来。如果在进食的过程中遇到捕食者,海星就会把这个胃扔掉,逃走后很快可以再长出来一个胃。


正在进食的海星

海星大招——分身术

海星的绝招是它分身有术。若把海星撕成几块抛入海中,每一碎块会很快重新长出失去的部分,从而长成几个完整的新海星来。在自然界中,海星的腕及体盘常常因复杂的自然环境以及天敌等因素而受损,甚至断落,然而海星并不怕。绝大多数的海星种类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养,都能轻松的补全断掉的腕,甚至个别种类能够从单一的断落腕上长出新的中央盘。

从一个腕再生出来的海星,刚长出来的腕还很短

由于海星有如此惊人的再生本领,所以“缺胳膊少腿”对它来说是件无足挂齿的小事。这就导致了一种奇特的现象。海星有雌性也有雄性,因此原本它是一种有性生殖的生物,然而某些再生能力极强的海星种类,可以通过主动的二分裂形式进行无性繁殖,不过大多数海星通常还是通过体外受精繁殖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参考资料:知乎、知网

来源: 大洋样品馆 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