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 震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蒙 玥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孙志威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审核:任双义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主任医师

俗话说“十男九痔,十女十痔”,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点出了痔疮的普遍性,它常常让人坐立不安,困扰不已。痔是常见的肛肠疾病之一,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而且年纪越大,中招的概率越高。日常生活中哪些习惯容易“招来”痔疮?我们又该如何有效预防呢?了解痔疮的原因、症状,掌握科学、有效的预防方法,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

一、痔疮是怎么“找上门”的?

1. “小软垫”移位了(肛垫下移学说) 在肛管黏膜下有一层环状的由静脉、平滑肌、弹性组织和结缔组织组成的肛管血管垫,简称“肛垫”,平时能帮我们关紧“阀门”,控制排便。上厕所用力时,肛垫受到向下的压力被推向下;上完厕所后,它本应靠自身的弹性缩回去。但如果它的弹性回缩作用减弱,或者充血肿胀得厉害,缩不回去了,向下移位,就容易形成我们所说的“痔”。

2. “水管”胀大淤血(静脉曲张学说) 痔的形成与静脉扩张淤血相关。门静脉系统及其分支直肠静脉都缺少防止血液倒流的“小阀门”(静脉瓣);直肠上下静脉丛管壁比较薄、位置浅,加上末端直肠黏膜下组织松弛,如果长期承受过大压力,血液就容易淤积,血管就像被吹胀的气球一样扩张、变形,最终形成痔。直肠肛管位于腹腔最下部,可引起直肠静脉回流受阻的因素很多,如久坐、久站、便秘、妊娠、前列腺增生、长期饮酒和进食大量刺激性食物等。

图1 痔的诱因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痔疮也分“内外”,症状大不同

1. 内痔 主要表现为出血和脱出。间歇性排便带血是内痔的常见症状,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4度。Ⅰ度:便时带血、滴血或喷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Ⅱ度: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Ⅲ度:偶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咳嗽、劳累或负重时痔脱出,需用手还纳;Ⅳ度:偶有便血,痔脱出不能还纳或还纳后又脱出)。

2. 外痔 主要表现为肛门不适、潮湿不洁,有时有瘙痒。如发生血栓形成及皮下血肿有剧痛,称为“血栓性外痔”,48小时后疼痛开始逐渐缓解。

3. 混合痔 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可同时存在。内痔发展到Ⅲ度以上时多形成混合痔。

图2 痔的症状及内痔分度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三、如何诊断?

医生主要通过肛门直肠检查来确认。医生做检查不仅是为了确诊痔,更重要的是,要像侦探一样,仔细分辨,排除掉“危险的模仿者”,如直肠癌、直肠息肉、直肠脱垂,尤其是出现便血、肛门肿块脱出、排便习惯改变等情况。

四、得了痔疮该怎么办?

痔疮的治疗应遵循3个原则:无症状的痔无须治疗;有症状的痔重在减轻或消除症状,而非根治;以保守治疗(非手术治疗)为主。

1. 一般治疗。增加纤维性食物的摄入,改变不良的大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和腹泻,温水坐浴等。

2. 注射治疗,如硬化剂治疗。

3. 胶圈套扎疗法。将特制的胶圈套入内痔的根部,利用胶圈的弹性阻断痔的血运。

4. 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

5. 手术治疗。痔切除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血栓性外痔剥离术。

图3 痔的防治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五、预防是关键

1. 合理饮食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它们能增加粪便的体积,促进排便;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少饮酒。

2. 适量运动 动起来,别让血液在“门口”淤积!避免久坐久站,定时起身活动,进行散步、跑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这不仅能促进全身(包括肛门)血液循环,还能帮助肠道规律蠕动,让排便更顺畅。

3. 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好习惯,控制排便时间在5分钟以内,排便时不看书、看手机,避免用力过度。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