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我国已有超过1.4亿人受到影响。相比药物和饮食,运动干预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或误解。有的患者害怕血糖波动,不敢动;也有的担心运动“会出事”,干脆不动。

一、糖尿病能运动吗?

权威指南早已明确,运动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础手段之一。2024年《中国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运动可以显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减少体脂,增强心肺功能,并有助于减少降糖药物的使用剂量。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科学运动不仅安全,而且疗效确切。

需要注意的是,是否适合运动并不取决于“有没有糖尿病”,而在于是否存在运动禁忌症,如严重的心血管不稳定状态、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等。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只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控制好节奏,并进行必要的评估与监测,是完全可以进行规律运动的。

糖尿病患者不是“例外”,而是更应该在专业指导下,把运动作为日常治疗的一部分,长期坚持、科学执行。

二、哪些运动适合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不在于强度越大越好,而在于是否“科学+坚持”。根据《指南》及美国运动医学会推荐,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太极拳)是首选,每周累计至少150分钟。

此外,抗阻运动(如哑铃练习、弹力带训练)每周2次~3次,有助于维持肌肉力量、改善胰岛素利用效率。近年研究发现,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在医生指导下对部分患者同样有效,但需个体评估。

一句话总结:适合自己的、能坚持的、医生认可的,就是“最优解”。糖尿病运动,不追求速度,而重在稳步“控糖”。

三、糖尿病能空腹运动吗?

不少人习惯早上空腹运动,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并不是安全的选择。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的患者,空腹运动容易诱发低血糖反应,出现心悸、头晕、出汗,甚至意识障碍。

根据2024年指南建议,运动前血糖应在5.5~13.9 mmol/L之间,低于此范围需先补充适量碳水;高于此范围,尤其合并酮症时,建议暂缓运动并监测血糖变化。

糖尿病患者运动前最好先测血糖,必要时进食少量碳水化合物,如一小片全麦面包或半根香蕉。规律运动固然重要,但安全始终是第一位。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