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三角测量法是荷兰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斯涅耳1615年首创的。知道一个边和两个角,便能推算出三角形的另外两个边。而通过相依相生的连环三角,就可以丈量出千百公里的广袤大地,绘制出精确地图乃至推算出地球的圆周。
斯涅耳三角测量法原理
1615年荷兰天文学家、数学物理学家维利伯德·斯涅耳发明三角测量法
莫佩尔蒂以托尼奥河口半岛上的教堂钟楼为起点向北推进。虽然河流方向正好和经线一致,但没有理想的标记物可供参照,科考队只能钻进人迹罕至的吉蒂斯瓦拉山脉。他们伐倒古松剥掉树皮,在遥遥相望的峰顶搭起醒目的圆锥状窝棚作为观测点。露营生活幕天席地,蚊虫、吸血蝇轮番叮咬,狼群和熊频繁出没,甚至山火烧掉了建起的观测目标。当严冬来临时,他们在托尼奥河封冻的冰面上开出一条14公里的基线,夜间凭借微弱的极光继续工作。零下45摄氏度的严寒,只有白兰地保持液态,但喝上一口就会把嘴唇和舌头冻在金属杯子上而扯破皮肉。
拉普兰科考队在北极雪原搭起帐篷安身
拉普兰科考队搭建标记
莫佩尔蒂和同伴靠滑雪板和驯鹿雪橇在银色世界穿行,窝棚经常被大雪封埋。漫长的极夜中,他们仍用天顶仪和望远镜观测星座锁定纬度,并发现时钟每天比巴黎快59秒。1737年6月,莫佩尔蒂完成了1.02度经线长度测量,取道丹麦返回巴黎,归途乘坐的商船在波罗的海风暴中遇险漏水,科学家们奋不顾身抢救观测资料和仪器设备。一年多的北极之旅让莫尼尔身患重病,莫佩尔蒂也留下了终身的健康损害。
拉普兰科考队乘坐的雪橇
拉普兰科考队在测定基线
来源: 播火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