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比同龄人矮小或生长速度明显缓慢时,许多家长会想到“生长激素”这个看似神奇的解决方案。但生长激素究竟是什么?它适合所有发育迟缓的孩子吗?使用它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对此,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儿科主任徐琳带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与孩子生长发育息息相关的激素。
生长激素:人体自带的“身高密码”
生长激素(Human Growth Hormone, HGH)是由大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它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调节物质之一。这种激素并非只在儿童期存在,而是伴随我们一生,只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分泌最为旺盛。
在生理作用方面,生长激素主要通过刺激肝脏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来发挥作用。它不仅能促进骨骼生长,还能调节物质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脂肪分解,同时参与糖代谢调节。可以说,生长激素是孩子长高的“助推剂”,但并非唯一因素。
哪些情况才需要考虑生长激素治疗
当家长发现孩子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时,首先应该明确:不是所有矮小症都需要生长激素治疗。临床上,只有经过专业的医生严格检查确诊为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或其他特定适应症的患者,才需要考虑这种治疗方式。
生长激素缺乏症是最常见的适应症,这类患儿由于垂体分泌功能不足,导致生长缓慢,年生长速度往往小于5厘米,骨龄明显落后,经过药物激发试验证实生长激素峰值低于正常值。此外,特发性矮小症(ISS)、Turner综合征、Prader-Willi综合征、小于胎龄儿持续矮小等情况也可能考虑使用生长激素治疗。
诊断过程
通常包括:
1.详细记录生长曲线(至少6-12个月);
2.骨龄X光检查(通常拍摄左手正位片);
3.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两种不同药物试验);
4. IGF-1和IGFBP-3检测;
5.垂体MRI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6.染色体检查(女孩必查,排除Turner综合征)。
值得注意的是,单纯因为家长“希望孩子长得更高”而要求使用生长激素是不可取的。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儿科主任徐琳医生提醒大家:理性看待,生长激素不是“增高神器”应考虑孩子的预测成年身高、遗传潜力、心理社会因素等多方面情况,严格把握治疗指征。
对于大多数健康儿童,可以通过自然方式优化生长激素分泌,促进健康生长:
1. 睡眠管理:保证充足、规律的睡眠,特别是深睡眠时段。 建议:创造黑暗、安静的睡眠环境(学龄儿童每天睡9-11小时,青少年每天睡8-10小时)。
2. 科学运动:规律进行纵向弹跳类运动,如:跳绳(每天500-1000次,分组进行)、篮球、排球等跳跃运动、游泳(全身伸展运动、高强度间歇训练(针对大龄儿童)。
3. 均衡营养: 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肉、蛋、奶、豆类)、补充含锌食物(牡蛎、坚果、瘦肉)、维生素D充足(日照或补充剂)、避免高糖高脂饮食(抑制生长激素分泌)。
4. 情绪调节: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 避免过度学业压力,及时疏导焦虑情绪,建立规律的日常生活节奏。
5. 疾病管理:及时治疗慢性疾病(如哮喘、过敏),纠正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定期体检监测生长曲线。
孩子的生长发育是条单行道,错过关键期可能造成终身遗憾。建议家长定期测量并记录孩子的身高体重,绘制生长曲线图(可使用WHO或中国儿童生长标准),发现异常及时到儿科专科就诊。
记住,生长激素治疗是严肃的医疗行为,必须由专业医生评估决定,切忌自行购买使用不明来源的"增高产品"。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儿科 张亚青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