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姨(化名)最近总感觉眼睛里有东西,磨得慌,动不动就流泪、发红,看东西也模糊。她以为是年纪大了眼睛不好,点了些眼药水也不见好。直到女儿带她来到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就医,医生翻开她的眼皮一看:“阿姨,您这是下眼皮的睫毛往里长,扎到眼球了,这叫‘倒睫’。”王阿姨这才恍然大悟。
倒睫,简单说就是本该向外生长的眼睫毛,方向发生了“叛乱”,转而向内(朝向眼球)生长。这在老年人中非常常见,却常常被忽视或误认为是普通的“眼睛不舒服”。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倒睫”?
岁月不仅带来智慧,也可能改变眼睑的结构:
1.眼皮“松垮”了(眼睑松弛或内翻):这是最常见的原因。随着年龄增长,支撑眼睑的肌肉和韧带变得松弛无力,眼皮(尤其是下眼皮)容易向内卷曲(称为“睑内翻”)。眼皮一翻卷,原本长在边缘的睫毛自然就跟着“倒戈”,戳向娇嫩的眼球表面(角膜和结膜)。
2.炎症“捣乱”(慢性眼部炎症):长期的结膜炎、沙眼等炎症,会导致眼睑边缘组织反复发炎、结疤。瘢痕收缩就像在眼皮边缘拉了根“皮筋”,把睫毛的方向硬生生拽向内侧。
3.其他原因:眼部手术史、外伤留下的疤痕,或者某些皮肤病,也可能改变睫毛的生长方向。
倒睫不只是“不舒服”,隐患可不小!
别小看这几根倒长的睫毛,它们就像时刻在眼球表面“扫帚扫地”,后果可能很严重:
1.异物感、刺痛感:像有沙子或头发丝一直在眼睛里磨,这是最直接的感受。
2.流泪不止:睫毛刺激会不断触发泪腺分泌,眼泪汪汪止不住。
3.眼睛发红充血:持续的刺激和摩擦导致结膜血管扩张。
.4怕光:眼睛受刺激后变得非常敏感,见光就难受。
5.视物模糊:摩擦损伤角膜表面,或者泪水过多形成不平整的泪膜,都会导致看东西不清楚。
6.最危险的后果:角膜损伤!这是倒睫最大的隐患。坚硬的睫毛长期、反复地摩擦角膜(黑眼球表面那层透明的保护膜),轻则引起点状角膜上皮脱落(角膜擦伤),重则可能导致角膜溃疡、角膜白斑。
角膜溃疡若治疗不及时或反复发作,可能穿孔,最终导致永久性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想象一下,睫毛就像细小的砂纸,每天无数次摩擦着珍贵的“镜头”——后果可想而知。
误区警告:“拔掉就好”?万万不可!
很多老人觉得倒睫拔掉就没事了,甚至自己在家用镊子拔。这非常危险!
1.治标不治本:拔掉的睫毛还会再长出来,而且新长出来的可能更硬、更粗,对角膜的伤害更大。
2.引发感染:不洁操作极易将细菌带入毛囊,引发麦粒肿(针眼)甚至眼睑脓肿。
3.加剧损伤:拔毛过程本身可能划伤角膜或结膜。
科学应对倒睫,医生有办法
发现倒睫,务必寻求专业眼科医生的帮助,治疗方案取决于倒睫的数量、严重程度和根本原因:
1.临时缓解:
专业的医务人员可拔除倒睫。
润滑眼膏/人工泪液:对于数量少、刺激症状轻的倒睫,医生可能会开具粘稠的润滑眼膏(睡前用),或频繁使用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在睫毛和眼球表面形成保护层,减少摩擦损伤。这只是缓解症状,不能根治。
2. 根治方法(解决倒睫方向或去除毛囊):
电解、射频消融术:利用射频能量精准破坏毛囊。操作可能更快捷。
手术治疗(针对睑内翻):如果倒睫的根本原因是眼睑内翻(眼皮往里卷),那么仅仅处理睫毛是不够的,必须矫正眼睑的位置。常见手术方式包括:
眼睑皮肤松弛矫正术:去除多余松弛的下眼睑皮肤和少量肌肉,收紧眼睑。
眼睑缩肌缩短/前徙术:加强或调整支撑下眼睑的肌肉力量。
睑板楔形切除术:对严重内翻或睑板变形者,切除一小块楔形睑板组织,矫正内翻。
给老年朋友和家属的建议:
1.重视“小”症状:如果眼睛持续有异物感、磨痛、无缘无故流泪、发红、怕光、视物模糊,别简单归咎于“老了”或“上火”,及时去看眼科医生。
2.定期眼科检查:即使没有明显症状,老年人也应定期(如每年一次)进行眼科检查,医生能早期发现倒睫等问题。
3.绝对不要自行拔睫毛!风险太大,后患无穷。
4.遵医嘱治疗:根据医生建议选择润滑、电解、射频或手术治疗。如需手术,不必过度恐惧,这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常规有效方法。
5.术后护理:如果做了手术,务必遵医嘱点眼药、复诊,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揉眼。
倒睫是困扰许多老年人的常见眼病,根源常在眼睑松弛内翻或慢性炎症。它带来的不仅是持续的难受,更隐藏着损伤角膜、威胁视力的风险。
长沙爱尔眼科医院眼眶病眼整形及泪道病专科特别提醒:自行拔睫不可取,润滑剂只是权宜计。电解射频除毛囊,手术矫正是根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更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通道。出现不适,及早就医,明确诊断,科学治疗,才能保护好这扇珍贵的窗户,让晚年生活依然清晰明亮,充满色彩。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眼眶病眼整形及泪道病专科 马思祺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眼眶病眼整形及泪道病专科 马思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