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咳嗽、咽痛......你以为是小感冒?早期症状类似感冒,但杀伤力翻倍!病死率超10%,20%幸存者可能留下智力损伤、耳聋等后遗症!它就是——流脑。流脑属于乙类传染病。它就是大家常说“发烧烧坏脑子”的罪魁祸首之一,是很多家长的梦魇之一!

什么是流脑?流脑的全称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这种细菌通常喜欢待在人体的鼻咽部,和人体和平共处,不会让人发病。但当人体因为劳累、着凉、免疫力下降等原因,抵抗力变弱时,它就会突破人体的防御系统,进入血液,随血液流动到大脑和脊髓,引起发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流脑。脑膜炎奈瑟菌有多种血清群,根据荚膜多糖抗原的不同,可分为13个血清群,其中 A、B、C、Y、W135这5个血清群是最主要的致病血清群。冬春季节是我国流脑的发病高峰,全年均可出现散发病例。

流脑如何传播?流脑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原菌在体外生活能力极弱,通过物品间接传播机会极少,但同寝、哺乳和接吻等密切接触对2岁以下婴幼儿的传播有重要影响。人群普遍易感,6月龄至2岁时发病率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

流脑有哪些症状?潜伏期为1-7天,一般为2-3天。流脑的隐形感染率高,60%~70%为无症状带菌者,约30%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或黏膜出血症状,仅1%为典型流脑病人。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发热、头痛、呕吐、皮肤和粘膜出血点或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重度患者可能出现败血症、循环衰竭、昏迷、脑实质损害等症状,危及生命。婴幼儿患者前囟隆起是脑压增高的典型表现。

怎样区分流脑和感冒?普通感冒通常在一周左右能自行好转。流脑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会迅速恶化,可能在一两天内就发展得很严重。由于流脑的初期症状很像感冒,也有一些不同点可以区分。在发病初期,流脑与普通感冒相似,如低热、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但症状会迅速加重。普通感冒初期症状主要包括鼻部症状,如打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以及咽干、咽痒或烧灼感。体现在发热程度方面,流脑症状发热起病较急,突然高热,体温可达40℃左右,伴有寒战。而普通感冒可能出现发热,但通常为低热至中度热,不会伴有寒战。体现在皮肤和黏膜表现方面,流脑症状皮肤出血点,逐渐变为暗红色且不退,出现在四肢、臀部、躯干皮肤,甚至口腔黏膜,皮肤瘀斑。普通感冒通常皮肤无出血点或瘀斑。体现在神经系统方面,流脑症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等神经系统体征。普通感冒通常没有神经系统症状。在全身症状和恢复方面,流脑会导致全身不适较重,肌肉酸痛,食欲减退,精神萎靡;恢复期体温逐渐正常,皮肤瘀点、瘀斑消失。普通感冒症状相对较轻,恢复较快,无皮肤瘀点、瘀斑等后遗症。

流脑如何治疗?两个字:要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疗方案(2023年版)》中指出,流脑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足量应用敏感且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静脉滴注治疗。因此及时早期抗生素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如何预防流脑?一是接种疫苗。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提醒:流脑凶险,要注重科学防治。适龄儿童及时接种流脑疫苗是控制和预防流脑传播最有效的措施。《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规定:我国流脑疫苗免疫规划的接种程序为: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两剂次:6月龄、9月龄各接种一剂次,两剂次间隔不少于3个月。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两剂次:3岁、6岁各接种一剂次,两剂次间隔不少于3年。二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应遮住口鼻。三是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在流脑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四是注意通风。尽量不带儿童到拥挤的环境,尤其是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五是增强体质。注意均衡饮食,避免吸烟,适度运动,保持充足睡眠,以增强抵抗力。

如果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密切接触过流脑患者的人,应按医务人员建议进行预防性服药。

来源: 急性传染病防制科 吕思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