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花粉纷飞的季节,或是接触尘螨、宠物毛发后,不少人就会被打喷嚏、流鼻涕、鼻塞、鼻痒这些症状缠上,这很可能是过敏性鼻炎在作祟。过敏性鼻炎虽然不算严重疾病,但反复发作却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合理用药是控制症状的关键,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过敏性鼻炎的常用药物及使用要点。
抗组胺药:快速缓解鼻痒、喷嚏
抗组胺药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线用药,能有效阻断组胺这种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发挥作用,从而快速缓解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
目前临床常用的是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与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扑尔敏)相比,它们的中枢抑制作用弱,嗜睡等副作用明显减少,更适合白天需要工作、学习的人群。
使用时需注意,虽然第二代抗组胺药副作用较小,但部分人可能仍会出现轻微的口干、头晕等症状,驾驶或操作精密仪器前应谨慎使用。一般建议在过敏症状出现前提前服用,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症状。儿童和老年人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年龄、体重调整剂量。
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炎主力,控制鼻塞
鼻用糖皮质激素是控制过敏性鼻炎炎症的 “主力军”,通过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反应,有效缓解鼻塞、鼻黏膜肿胀等症状,对鼻痒、打喷嚏、流鼻涕也有一定改善作用。
常用的鼻用糖皮质激素有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等。这类药物直接作用于鼻黏膜,全身副作用小,但需要坚持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通常连续使用 1 - 2 周后症状会明显改善。
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时,要掌握正确的喷鼻方法:头部稍向前倾,将喷头对准鼻腔外侧壁,避免直接喷向鼻中隔,以防损伤鼻黏膜。部分人用药后可能会出现鼻腔干燥、轻微出血等情况,一般无需停药,可适当使用鼻腔冲洗剂缓解。孕妇、哺乳期女性及儿童使用前需咨询医生。
白三烯调节剂:联合用药效果佳
白三烯是另一种参与过敏性炎症反应的重要物质,白三烯调节剂能阻断其作用,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和水肿,尤其适用于合并哮喘的过敏性鼻炎患者。
孟鲁司特钠是常用的白三烯调节剂,一般每晚服用一次。它可以与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对于中重度过敏性鼻炎患者,联合用药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孟鲁司特钠可能会引起情绪波动、失眠等精神方面的副作用,虽然发生率不高,但用药期间需密切观察,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减充血剂:谨慎使用,缓解鼻塞
减充血剂能快速收缩鼻腔血管,缓解鼻塞症状,常用的有麻黄碱滴鼻液、羟甲唑啉滴鼻剂等。但这类药物不能长期使用,连续使用一般不超过 7 天,否则可能会导致鼻黏膜反跳性充血肿胀,引起药物性鼻炎,反而加重鼻塞。
使用减充血剂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和频次使用,避免频繁滴用。儿童、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应慎用。
鼻腔冲洗剂:辅助治疗,清洁鼻腔
鼻腔冲洗剂虽然不是药物,但在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中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它可以清除鼻腔内的花粉、尘螨、分泌物等过敏原和炎性物质,减轻鼻黏膜的刺激,改善鼻腔通气。
常用的鼻腔冲洗剂有生理盐水、海盐水等,可使用洗鼻器进行冲洗。冲洗时要注意方法正确,避免压力过大损伤鼻黏膜,水温以接近体温为宜。一般每天冲洗 1 - 2 次即可,过敏症状严重时可适当增加次数。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药物,必要时联合用药。同时,还应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出门戴口罩、定期清洁家居环境等。如果用药后症状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或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希望通过科学用药,让大家摆脱过敏性鼻炎的困扰,呼吸顺畅每一天。作者:刘丹,主管药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
来源: 用药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