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的李阿姨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每天需要服用五种药物。最近听老友说复方丹参滴丸能“活血通脉”,便自行加用。一周后,她发现刷牙时牙龈出血不止,紧急就医才发现是华法林与丹参相互作用所致。

像李阿姨这样的案例在门诊中并不少见。我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达75%,平均同时患有3种以上疾病,多重用药成为常态。

中药西药混搭服用,轻则抵消药效,重则引发中毒。北京世纪坛医院药剂科主任王宁指出:“许多老年人认为中药‘天然无毒’,西药‘见效快’,自行搭配使用,却忽视了药物间复杂的化学反应。”


01 危险组合,药物在体内“打架”

老年人因全身功能衰退,多科就诊情况普遍,中、西药物混用引发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药物相互作用已成为老年患者药源性疾病的重要诱因

为什么中西药不能随便混着吃?关键在于复杂的药物代谢过程。

“一味中药可能含几十种化合物,与西药易发生化学反应。”重庆市药监局专家解释,“西药剂量精准,中药干扰可能导致血药浓度异常升高或降低。”

肝脏作为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在同时处理多种药物时负担加重,可能引发急性肝损伤7。特别是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清除能力下降50%以上,风险更高。

02 五大“雷区组合”,老年患者需警惕

雷区一:胃药+活血类中药

抗酸药与含黄酮类成分的中药同服会产生“络合效应”。胃病患者服用的铝碳酸镁、氢氧化铝等抗酸药,与银杏叶片、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片同服时,可形成难以吸收的螯合物,影响疗效。

药师建议:这两类药物应间隔1小时以上服用,给胃肠足够的处理时间。

雷区二:降糖药+人参等滋补品

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服用格列本脲等磺脲类药物时,若同时服用人参制剂,可能导致血糖骤降。哈尔滨工业大学药学院2024年研究指出,格列本脲本身就有低血糖风险,与某些中药合用会放大这一危险。

更令人担忧的是,磺脲类药物相关的低血糖事件占所有降糖药不良反应的42%,在老年人群中尤为常见。

研究还揭示了三类应淘汰的降糖药:格列本脲(低血糖风险高)、苯乙双胍(乳酸性酸中毒风险)和罗格列酮(心血管风险增加)

雷区三:抗凝药+活血化瘀中药

华法林与丹参、当归、银杏等中药合用是“高危组合”。一位房颤患者长期服用华法林,添加丹参片“活血化瘀”后,导致牙龈出血不止送医。

这些中药会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可能引发内脏出血。同样,中药方剂葛根汤、小柴胡汤、补中益气汤也会抑制华法林代谢,使其血中浓度升高。

雷区四:降压药+甘草类制剂

甘草中的甘草酸会引发水钠潴留,与硝苯地平等降压药联用会抵消药效。若患者同时服用阿司匹林,还可能增加胃出血风险。

甘草甜素还会使血清钾水平降低,与排钾利尿剂(如速尿)合用,可能导致低钾血症,增加猝死风险。

雷区五:中成药里的“隐藏西药”

许多中成药实际含有西药成分,患者容易重复用药导致过量。例如:

  • 消渴丸:含格列本脲,与其他降糖药合用可能引发低血糖
  • 珍菊降压片:含盐酸可乐定和氢氯噻嗪,与其他降压药合用可能出现低血压
  • 维C银翘片:含对乙酰氨基酚,再吃西药感冒药易导致药物过量

“患者服用这些‘中西结合’药物时,往往不知道其中含有的西药成分,造成重复用药。”北京药学门诊专家提醒。

03 安全用药,老年患者的四把“保护伞”

保护伞一:间隔服药时间≠绝对安全

许多人认为“中西药间隔2小时服用就安全”,但某些药物在体内代谢时间长(如华法林半衰期达20-60小时),仅间隔服用仍可能相互作用。

药师建议:添加任何新药(包括保健品)前,咨询专业药师或医生,携带完整药物清单评估风险。

保护伞二:主动告知用药史

慢性病患者在添加中药前、术后服用滋补品时,应主动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医生开出的处方已评估过安全性,但需严格按医嘱时间服用(如“西药饭前,中药饭后”)。

保护伞三:定期整理家庭药箱

每半年清理一次家庭药箱,丢弃过期药品。特别注意以下高危药品:

  • 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等):增加老年消化道出血风险
  • 苯二氮䓬类镇静剂(地西泮等):半衰期长,增加跌倒风险
  • 抗胆碱能药物(阿托品等):加重青光眼或排尿困难

保护伞四:选择更安全的替代方案

当某种药物存在风险时,可考虑更安全的替代品:

  • 降糖药:选择二甲双胍、DPP-4抑制剂或肽类药物
  • 利尿剂:心衰患者可改用托拉塞米,联合螺内酯保钾
  • 抗过敏药:选用氯雷他定等二代药物,避免中枢抑制

04 合理搭配,增效减毒有良方

科学的中西药配伍能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2025年北京世纪坛医院研究发现,金银花、连翘等中药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成人麻疹,使发热消退时间缩短1天(2.2天 vs 3.2天),皮疹消退时间提前0.6天(3.5天 vs 4.1天),且并发症发生率降为零。

最新发布的《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5年)》推荐芪黄通秘软胶囊等中药,指出其“补润导兼施,不会产生药物依赖,能降低泻药依赖性便秘的发生率”。

清华大学药学院研究揭示了该药的六重作用机制:增强肠道动力、增加肠道水分含量、调节肠道神经系统、调节肠道菌群等。


药学门诊的统计显示,超过30%的老年患者曾经历中西药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那些看似无害的家庭常备药,可能在身体里上演一场“化学战争”。

安全用药的四大原则——知风险、看成分、问专业、定期查,是老年患者自我保护的护身符

在追求健康的路上,老年朋友们不妨多问一句:“药师,这些药能一起吃吗?”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避免“踩雷”,享受安康晚年。

来源: 陈药师药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