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盛夏已行至半程,但南方的酷热未丝毫减退。阳光炽热,人们外出活动时很容易受到高温的影响,从而引发中暑。中暑不仅会导致身体不适,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了解中暑的相关知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我们度过一个安全、舒适的夏天至关重要。
一、中暑的定义与原因
中暑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身体无法适应高温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其主要原因包括高温、高湿、烈日暴晒以及通风不良等。当气温超过35℃,湿度超过60%时,人体散热机制会受到影响,容易发生中暑。
二、中暑的症状
1.轻度中暑:中暑者可出现大汗、四肢无力、头晕、口渴、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眼花、
耳鸣、动作不协调,伴或不伴体温升高。
2.中度中暑:患者体温上升到 38℃以上,并出现皮肤灼热、面色潮红或脱水等症状。
3.重度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患者需要及时送医抢救。
三、预防中暑的措施
1.尽量避免高温、高湿的环境,尤其是在高温时段减少户外活动。
2.穿着透气、轻薄的衣物,做好防晒措施,如戴遮阳帽、使用遮阳伞等。
3.合理饮食,多吃水果蔬菜,适量摄入蛋白质,并保持充足的水分和电解质补充。
4.改善年老体弱人群及慢性疾病患者居住环境,加装空调或使用电风扇降低室内温度。
5.高温环境工作者或户外活动时加强个体防护,及时补充含盐防暑饮料。
四、中暑的急救措施
1.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休息,解开衣扣,以利于呼吸和散热。
2.使用毛巾包裹冰块冷敷患者额头、颈部、腋窝等大动脉处,或用温水擦拭全身,帮助降温。
3.若患者意识清醒,可让其适量饮用含盐清凉饮料。
4.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诊治。
温馨提示:
即使在室内,也要注意通风和降温,因为高温和湿度高时也存在中暑风险。
避免在傍晚时分高强度运动,因为高温且湿度较高的环境下运动不利于散热排汗。
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应主动定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中暑是一个常见的健康问题,及时的预防和正确的处理至关重要。通过了解中暑的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享受健康的夏日时光。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泉州市第一医院护理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