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盆底健康对女性有多重要吗?”

- “产后漏尿、盆底松弛……这些问题其实可以预防和改善。”

什么是盆底肌?‌
盆底肌是位于骨盆底部的一组肌肉群,像一张“吊床”支撑着膀胱、子宫、直肠等器官,参与控尿、控便、维持阴道紧致度等功能,还与性功能和核心力量密切相关。

盆底肌受损的常见信号‌

  • 大笑、咳嗽、打喷嚏时漏尿(压力性尿失禁)
  • 频繁尿急、憋不住尿
  • 阴道松弛、性生活质量下降
  • 下腹坠胀感、腰酸背痛
  • 严重时可能出现子宫脱垂、直肠膨出

‌谁更容易盆底肌受伤?‌产后女性‌:孕期压力和分娩损伤是主要原因。

‌长期便秘或慢性咳嗽者‌:腹压反复增高。
‌更年期女性‌:雌激素下降导致肌肉松弛。
‌久坐、缺乏运动人群‌:盆底肌长期“废用”。

‌一招自测盆底肌状态‌

排尿时尝试中途憋住,如果无法控制或感觉无力,可能提示盆底肌松弛。(注:自测仅供参考,建议就医评估。)

如何进行盆底康复?‌
教您一招‌凯格尔运动,‌随时随地锻炼盆底肌。

方法:

  • ‌排空膀胱‌

开始前务必排空尿液,避免运动中漏尿或不适‌。- 精准定位盆底肌

o 尝试排尿时中途暂停尿流(仅用于定位,不可作为常规训练方法)‌。

o 提肛动作或想象“阻止肛门排气”时的收缩感‌。

  • 收缩与放松练习

o ‌收缩阶段‌:缓慢呼气,收缩盆底肌(感觉阴道或肛门向上提拉),保持3~5秒(逐步延长至10秒)‌。

o ‌放松阶段‌:缓慢吸气,彻底放松肌肉,休息时间与收缩时间一致‌。

  • 不同体位动作示范

o ‌卧位‌:平躺屈膝,臀部可垫高,收缩时避免腹部、臀部用力‌。

o ‌坐位‌:挺直腰背,双脚平放地面,专注盆底肌收缩‌。

o ‌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收缩时夹紧臀部内侧肌肉‌。

  • 呼吸配合
    保持自然呼吸,避免屏气,呼气时收缩、吸气时放松‌。

  • 辅助工具

    可配合阴道哑铃增加训练强度‌

常见错误与纠正‌

· ‌错误1:通过频繁中断排尿训练‌
可能导致膀胱功能受损,仅限首次定位盆底肌时使用‌。

· ‌错误2:腹部、臀部代偿发力‌
需用手轻按腹部,确保仅盆底肌收缩‌。

· ‌错误3:过度追求时长或强度‌
初学建议从3秒收缩开始,逐渐延长避免肌肉疲劳‌。


‌ 注意事项‌

循序渐进‌:每天2-3组,每组10~15次,持续6周以上效果显著‌。

禁忌人群‌:急性泌尿感染、术后未恢复者需咨询医生‌。

盆底肌电刺激

盆底肌电刺激疗法是一种常见的康复手段,对改善盆底肌松弛、尿失禁等问题有一定效果,尤其适用于产后女性、术后患者或盆底肌功能障碍人群。其原理是通电流刺激肌肉收缩,增强肌力及控制能力,但具体效果因人而异,需结合个体情况评估。

盆底肌生物反馈

实时肌电信号反馈,直观掌握发力状态,避免错误代偿;游戏化互动界面,提升趣味性,告别枯燥自主练习。

更年期女性还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治疗。

何时需要就医?‌
如果出现漏尿、器官脱垂等症状,尽早咨询妇科、泌尿科或康复科医生。

现代医学手段(如生物电刺激、激光治疗、手术修复)可有效改善问题。

最后提醒广大女性:为了保护盆底健康,我们要避免久坐久站,控制体重,减少负重;宝妈们要在产后42天及时做盆底肌筛查。

盆底健康是女性尊严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别再因“羞于启齿”而默默忍受。关注它、锻炼它,是对自己最好的关怀。❤️

END
作者:黄繁华 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 康复治疗师

审核:张弘 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居家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罗振东 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康复医学科名誉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医康融合工作委员会常委

编辑:诸小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来源: 康复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