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心律失常有效的手段之一。近日,长沙市第四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电生理团队成功为1位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了心腔内超声联合三维导航系统标测下的心脏射频消融术,手术全程无射线。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医院心血管内科开启绿色电生理新时代。

75岁的鲁爷爷(化名),发现房颤1年多了,药物治疗效果差,反复的心慌、胸闷、气促让鲁爷爷苦不堪言。近日,他来到长沙市第四医院就诊。心血管内科三病区主任、主任医师蒋志明接诊后,完善相关检查,诊断鲁爷爷房颤合并心衰,建议行射频消融手术。

鲁爷爷年纪大了,且之前有肺部肿瘤病史,家属担心术前食道超声难以耐受,也担心手术X线影响身体。经过术前讨论及慎重研究,蒋志明带领房颤团队决定以心腔内超声(ICE)为向导,为患者行“零射线”心脏射频消融术。

手术当天,蒋志明借助ICE的精准“导航”,将超声导管自股静脉送入心腔,多角度扫描左心耳,排查左心耳血栓,然后在ICE实时指导下行房间隔穿刺、左心房模型建立、肺静脉定口、食道位置勾画、心包动态监测,有效避免了心房食道瘘等手术“副伤害”。

▲术中ICE指导房间隔穿刺

▲术中ICE实时监测心包,为患者安全保驾护航

凭借娴熟的技术,蒋志明细心找到了房颤触发病灶,精准消融并成功“打停”了房颤,消除了可能的“后患”。

术后,鲁爷爷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心悸、胸闷、气促症状明显缓解。“没有辐射,病也好了,真是既安全又安心!”鲁爷爷和家人对心血管内科的先进技术与医护团队的精湛医术赞不绝口。

▲术中打停房颤,转为窦性心律图

▲手术全程未开DSA机器,避免患者及术者X线辐射

蒋志明介绍,传统的射频消融手术都需要射线“透视”,医生须穿着铅衣操作。“零射线”心脏射频消融术,除了可以让医生卸下沉重的“铠甲”轻装上阵外,还可以让更多不宜或不能接受射线的患者,如孕妇及幼儿,避免辐射带来的伤害。同时,该技术也使消融靶点更加精准,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零射线心脏射频消融术

一、什么是“零射线”心脏射频消融术?

这是一种“绿色”的电生理术,与传统导管消融相比,它不依赖于大型DSA造影机,也不使用X线成像,而是依靠现有的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及心腔内超声(ICE)等设备进行电生理手术。

术中,医生将心腔内超声导管置于心脏中,代替传统的X线成像观察导管的位置,并结合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实现精准化的“零射线”治疗。

二、“零射线”心脏射频消融术适合哪类人群?

通过“零射线”心脏射频消融术既能获得准确靶点,缩短手术时间,提升手术安全性,让患者避免了X线辐射,让医生避免了披“甲”上阵、负重手术,因此被称为绿色电生理射频消融术。

“零射线”射频消融术为患有快速心律失常(房颤、室速、室上速、室早)人群带来福音,特别是不能接受射线且有治疗需求的孕妇、备孕患者、儿童、造影剂过敏患者等群体提供了更多选择,让他们能够及时接受有效治疗。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长沙市第四医院 陈林林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长沙市第四医院 陈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