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鸟类家族再添新成员!棕腹鹰鹃现身清源山

泉州观鸟界传来好消息!7月21日,泉州市观鸟学会会员傅师伟在清源山意外发现一只罕见鸟类,经专家团队复核,确认其为棕腹鹰鹃。这一发现让“泉州市鸟类名录”再添新丁,总数更新为 405种。

一场雾气中的意外邂逅

当天早上八点多,雨后的清源山雾气弥漫。傅师伟和家人来到天湖停车场,本想在通往天湖的栈道上简单走走,却习惯性地带上了相机——这个不经意的举动,为这次重要发现埋下伏笔。行至栈道中段时,一只体型较大的鸟儿在树丛中跳跃的身影吸引了傅师伟的注意。“感觉这只鸟不常见”,他回忆道。由于树丛枝叶茂密,遮挡严重,他只能透过间隙勉强拍下几张照片。现场,他立刻用手机“懂鸟” 辨认,初步判断为棕腹鹰鹃。随后,泉州市观鸟学会专家团队对照片进行复核,最终确认了这一结果。

关于棕腹鹰鹃的小知识

棕腹鹰鹃(英文名:Hodgson's Hawk-Cuckoo,学名:Hierococcyx nisicolor)属于鹃形目杜鹃科,成鸟体长28-30厘米,体重69.2-93 克。它的上部呈灰色,下部为淡色,胸部有灰橙斑点和松散条纹,特征鲜明。值得注意的是,幼鸟的下部呈褐色条纹,与马来西亚鹰鹃幼鸟外形相似,但有明显区别:马来西亚鹰鹃幼鸟颈背有明显白斑,尾羽带均匀分布,而棕腹鹰鹃没有这些特征。

这种鸟类偏爱栖息在密林深处,常在树冠层活动,因此“更常闻其声而非见其影”。它们的繁殖季节为5月至9月,最特别的是,棕腹鹰鹃属于寄生性鸟类,会将卵产在白喉短翅鸫、小仙鹟等多种鸟类的巢中,让“养父母” 代为孵化养育后代。

此次棕腹鹰鹃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泉州的鸟类多样性,也从侧面反映出清源山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各类鸟类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空间。如果你也热爱观鸟,不妨带上相机走进自然,或许下一个惊喜就藏在某个枝叶间隙里!

来源: 泉州市观鸟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