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单位的新老援藏干部完成交接,大家在嘱咐“注意安全”时,不约而同聊起了高原反应。这一话题让我想起了前年一位呼吸科同事赴西藏参加义诊的经历——她是呼吸道疾病经验丰富的医生,却在途中突发较严重的高原反应,不得不一路携带氧气瓶缓解症状。因为是呼吸科的大夫,同事私下调侃 “到底是去义诊的,还是被反过来治疗的?”

什么是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又称高山病,是指人在进入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后,由于氧气浓度骤减,出现一系列以缺氧为主的生理不适症状。尤其是短时间内快速进入高原,发生率更高。

有哪些常见症状?

头痛、头晕、失眠

呼吸困难、胸闷、心悸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乏力、嗜睡、手脚麻木

严重者可能出现高原肺水肿或脑水肿,危及生命

能否通过肺功能判断高原反应

门诊中常有人咨询:我来做个肺功能检测,帮我看看我会高反吗?

我回答:肺功能差确实风险更高,但肺功能正常并不代表安全。

男性、肥胖者及高体力活动者更易发生,个体差异极大: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身体状态下也可能有不同反应

能否提前预防?

可以尝试,但无法彻底避免。比如一些朋友会提前1~2周服用红景天,帮助机体逐步适应。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

  • 红景天不是“保险药”,效果因人而异
  • 公立医院不配售此类药物,别白跑一趟医院
  • 患有心肺疾病、慢性病或服用特殊药物者,使用前应咨询医生,勿盲目服用!

到达高原后有哪些具体注意事项?

避免剧烈运动:不宜奔跑、爬坡,减少耗氧量

多休息:避免洗澡,其实主要是怕感冒

饮食清淡: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胃肠耗氧,避免与高反消化道症状重叠

保持平和心态:避免紧张情绪,稳定心率和呼吸节律

随时观察症状:如出现剧烈头痛、呼吸困难、意识模糊,应立即吸氧并下撤

我个人的“登高纪录”是在攀登玉龙雪山时突破了4000米,那风光至今令人难忘。但高原反应的隐匿性和突发性,真的不可小觑。无论是旅游、出差还是长期工作,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你或身边将前往高原的人提供一份科学、实用的参考。

来源: 自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