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十年降压药,肾怎么就坏了?” 肾内科门诊常遇到这样的患者,把肾功能衰退归咎于降压药。其实,多数时候问题不在药本身,而在三个要命的服药习惯!

1. 血压 “达标就停药”,反复波动伤肾

有人血压降到 140/90mmHg 就擅自停药,结果血压像坐过山车,忽高忽低。持续高血压会冲击肾小球,而频繁波动的血压更具破坏性,相当于每天给肾脏 “家暴”—— 研究显示,血压波动大的人,肾功能衰退风险是稳定者的 2 倍。

2. 凭感觉换药,不管 “肾友好” 属性

听说邻居吃某药降压快就跟风换,却不知某些复方降压药含利血平,长期用可能损伤肾功能。对肾最友好的是沙坦类(如氯沙坦)和普利类(如依那普利),它们不仅降压,还能减少尿蛋白,堪称 “肾脏卫士”,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 只吃药不监测,肾衰前没信号

降压药需定期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比如肾功能下降后,某些经肾脏排泄的降压药(如氨氯地平)可能在体内蓄积,加重负担。建议每年查一次尿常规和肾功能,早发现蛋白尿等早期损伤信号,比等肌酐升高再处理更有效。

高血压本身才是伤肾元凶,规范用药反而能保护肾脏。记住:不擅自停药、不盲目换药、定期查肾功,才能让降压药只护心脑不伤肾!

来源: 医路肾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