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分泌科病房,好几次有老年患者的家属把我拉到一边,问我:“护士,我家老伴得了糖尿病,我们全家一起用同一个马桶,会不会被传染上这个病啊?听说好多人都是一家子得了糖尿病。”这里跟大家聊聊:糖尿病,无论是1型还是2型,都不会通过马桶圈、餐具或任何日常接触传染给他人。

糖尿病为何不传染

糖尿病是一种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导致的慢性代谢疾病,本质是身体内部血糖调节系统出现问题。它不像流感病毒、细菌、微生物那样,能通过飞沫、接触等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家人或朋友共用餐具、卫生间等日常接触完全安全。

但糖尿病确实可能找上家人

2型糖尿病:如果父母一方有2型糖尿病,子女患病风险有所增加,若双方都有,风险更高。但这不是必然遗传,而是遗传了"易感性"。好比给了你一副牌,后天的生活方式决定你如何打好这副牌。

1型糖尿病:遗传因素作用相对小,但也存在一定家族关联。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与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

虽然不传染,但糖尿病(尤其2型)确实表现出家族聚集性。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肥胖)是触发遗传易感性、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的最主要外因。这也是为什么同一家人更容易患病——因为他们往往有相似的生活环境和习惯。

家属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合理饮食:饮食控制是预防和管理糖尿病的重要环节。要做到低糖、低盐、低脂,适当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等。减少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糖果、饮料、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同时,要注意饮食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饮食合理搭配。

适量运动: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八段锦、骑自行车等,也可以结合一些力量训练,如哑铃、弹力带等,以增强肌肉力量。

控制体重: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腹部肥胖)。保持合理的体重,可以降低患糖尿病风险。对于超重或肥胖的人群,要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等方式减轻体重,争取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体重指数BMI在18.5-23.9)。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血糖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高危人群,更要增加体检的频率,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如果发现血糖异常,要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期熬夜和精神紧张。长期吸烟会增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风险,过量饮酒也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对于预防糖尿病也非常重要。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