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后,高温闷热天气频繁,中暑事件进入高发期。中暑看似常见,但若处理不当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在此为您详解中暑的防治知识,助您安全度夏!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由于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导致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水分与电解质丢失过多引发的急性疾病。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

1.先兆中暑:头晕、乏力、大汗、口渴、注意力不集中等。

2.轻度中暑:体温升高(38℃以上)、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肌肉痉挛(如小腿抽筋)。

3.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其中热射病死亡率高,需立即就医。

中暑的高危人群有这些

以下人群更易中暑,需格外注意:

1.户外工作者(建筑工人、交警、快递员等);

2.老年人、儿童、孕妇及慢性病患者;

3.肥胖人群或穿不透气衣物者;

4.长时间处于密闭高温环境(如厨房、车间)的人。

预防中暑做好这几点

1.科学补水

主动少量多次饮水,每小时喝100-200毫升,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心脏负担。

推荐含电解质的饮品(如淡盐水、运动饮料),也可自制绿豆汤、柠檬水等。

误区提醒:冰水、酒精饮料、咖啡因饮料(如可乐、浓茶)可能加重脱水,少饮为宜。

2.合理调整穿着与环境

选择轻薄、透气、浅色衣物,佩戴遮阳帽、太阳镜。

避免正午外出,如需户外活动,尽量缩短停留时间,并做好防晒(防晒霜+物理遮挡)。

室内使用空调或风扇降温,温度建议控制在26℃左右,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

3.注意饮食与作息

多吃富含水分的蔬果(如西瓜、黄瓜、西红柿),适量补充蛋白质(鱼、蛋、奶制品)。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或疲劳作业。

4.备好防暑药品

家庭可常备十滴水、人丹、清凉油等中成药,用于轻度中暑缓解。

注意:重症中暑需及时就医,不可盲目依赖药物。

中暑后的紧急处理

1.轻度中暑:

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冷敷额头、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

饮用淡盐水或含电解质饮料,休息后可缓解。

2.重症中暑(如热射病):

立即拨打120!热射病可能导致多器官衰竭,黄金抢救时间仅半小时。

在等待救援时,将患者移至阴凉处,脱去衣物,用冷水擦拭全身或浸泡腋下、腹股沟,必要时用风扇加速降温。

切忌:大量饮用白开水(可能引发低钠血症)、强行喂食昏迷患者、用酒精擦浴(可能加重脱水)。

常见误区被踩坑

误区1:“中暑刮痧就好”?

刮痧可辅助缓解轻度不适,但无法替代补水、降温和医疗干预。

误区2:“藿香正气水包治中暑”?

仅适用于轻度中暑伴肠胃不适,对重症无效,且不适用于所有体质。

误区3:“中暑后立刻进空调房”?

骤冷骤热易诱发感冒,建议逐渐适应低温环境。

桃源县中医医院温馨提示:

1.中暑可防可控,关键在于预防!

2.户外工作者应定时休息,避免长时间暴晒。

3.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尽量减少高温时段外出。

4.家中常备防暑药品,但勿滥用,重症务必及时就医。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桃源县中医医院 急诊科 刘龙军、药剂科 于志飞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桃源县中医医院 刘龙军 于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