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喝xxx汤能帮助催奶、下奶!”
网上总流传着“喝猪蹄汤能下奶”“吃丝瓜能催乳”等各种下奶食物的说法,认为这些催奶食物能够让哺乳妈妈的产奶更快、更多、更强。
流言分析:这种说法没有依据。
目前尚未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某种单一食物对泌乳量有重要的影响。相反,单一的饮食结构可能会造成营养失调等问题,让泌乳效果适得其反。要想科学催乳,更重要的是频繁有效的乳房刺激、哺乳妈妈的身心健康、均衡多样的营养摄入和科学的哺乳管理。
“喝猪蹄汤可以下奶!”“喝鲫鱼汤可以下奶!”“喝丝瓜汤可以下奶!”“吃木瓜炖奶可以下奶!”……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民间流传着各种“下奶秘方”,很多母亲都经历过哺乳期被轮番投喂各类汤水的情况,甚至打开某社交平台,搜索“下奶”就会跳出各种各样的“神汤”,有些帖子的收藏量近万,评论区里都是求真相、求方法的留言。究竟这些“神汤”是不是真的那么神?让我们一起来揭开“下奶”的真相吧!
哪些因素影响了乳汁的分泌?
泌乳是一个复杂的神经内分泌过程,主要受几种激素调控,而非单纯由某种食物决定。
首先,催乳素(Prolactin)是泌乳过程中最关键的激素,它由脑下垂体分泌。当婴儿吸吮乳头时,刺激通过神经传导至下丘脑,促使催乳素释放,让乳腺腺泡产生乳汁。催乳素的分泌是脉冲式的,一天之中就有很大的变化,通常在睡眠中维持较高水平,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母亲发现清晨奶量较多的原因。
另一种重要激素是催产素(Oxytocin),由垂体后叶产生,它在泌乳中的主要作用是引发“射乳反射”,使乳腺泡周围的平滑肌细胞收缩,让已产生的乳汁从腺泡中排出到达乳头。
从生理学角度看,乳汁的产生是基于“供需原则”,即婴儿吸吮越频繁、越有效,母亲身体接收到的信号就越强烈,产生的乳汁也就越多[1]。这一机制确保了母乳产量能够适应婴儿的实际需求。但其实影响泌乳和射乳反射的因素有很多,跟精神、情绪、营养状况、疾病、疼痛刺激等都有密切关系。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下奶传说的“前世今生”
为什么民间对下奶汤一直追捧呢?下面以猪蹄汤和丝瓜汤为例,我们来看看这些说法的由来。
猪蹄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蛋白质和脂肪,它出现在月子餐的菜单上由来已久,甚至亚洲许多国家,如韩国、越南、泰国等也有在产后食用以猪蹄为材料烹制的食物的传统,而猪蹄汤这种汤品形式更被认为易于吸收。
这一观念的形成与过去物质匮乏有关,在人群营养普遍不足的年代,高脂肪、高能量的猪蹄汤确实能为产后虚弱的母亲提供急需的热量和营养,从而间接支持了泌乳功能。可在物质丰富、人群营养过剩比例逐年上升的现代,猪蹄中的脂肪含量就显得过高了(约 18~20 克/100 克),且因以饱和脂肪酸为主,过量摄入容易引起乳汁淤积[2],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再看丝瓜,其 90% 多的成分是水分。民间就有“喝丝瓜汤下奶”的说法,觉得丝瓜络具有催乳的作用,适用于产后因乳腺管不畅导致的乳汁淤积,但是目前为止,并没有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丝瓜络有下奶的作用。
其实现代医学中,至今都没有有力的证据证明某种单一食物对泌乳量有重要的影响,相反,单一的饮食结构会造成营养失调,对泌乳效果适得其反。之所以老百姓会觉得喝某汤下奶,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摄入足够的水分。母乳中 88% 是水分[3],要保证泌乳量,首先要保证水分充足,哺乳期妇女每日需水量应比一般人增加 500~1000ml[4]。民间流传的下奶食谱大多是汤羹类,食用的过程中保证了足够水分的摄入,为乳汁转化提供了基础。就这方面而言,喝下奶汤与喝白开水同理。
2、营养全面。营养确实会影响泌乳,但主要是整体营养状况而非特定食物,如果母亲在摄入各类汤水及其他食物的过程中获得全面丰富的营养,使营养充足均衡,便有利于保证乳汁的质量及持续母乳喂养状态。
3、自我暗示。母乳喂养成功要素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树立信心”,当母亲认为喝“下奶汤”有用时,会增加其对母乳喂养这一行为的实施力度,达到勤吸多吸,激发泌乳反射,使乳量增加。
如何做才是科学催乳?
“下奶汤”作为传统产后食物的文化价值和情感意义不容否认,但将其视为“下奶神器”则缺乏科学依据。想要行之有效地科学催乳需要从这几点入手:
1、频繁有效的乳房刺激:让婴儿频繁、有效地吸吮乳房,或者用吸奶器、手法排乳有效刺激泌乳,让大脑得到正反馈,分泌更多的乳汁。
2、母亲的身心健康:保证充足休息和压力管理对维持催乳素水平至关重要。睡眠不足、疲劳和慢性压力都会干扰正常泌乳节律。母亲可以通过与婴儿同步休息、寻求家人协助处理家务、练习深呼吸或瑜伽等放松技巧来保持良好状态。
3、均衡多样的营养摄入:均衡多样的营养摄入支持整体健康,间接影响泌乳能力(哺乳期妇女每天需增加优质蛋白质 25g,钙 200mg,碘 120μg,维生素 A 600μgRAE[5])。
4、科学的哺乳管理:掌握母乳喂养技巧和相关知识,参加母乳喂养支持小组、咨询专业哺乳顾问、与有成功经验的母亲交流,都能给母亲提供宝贵的情感和实践支持,为哺乳助力。
成功的母乳喂养是身心合一的艺术,需要知识、耐心和信心共同作用以及家庭成员的全力支持。降低对“神汤”的期待,建立全面科学的哺乳策略,才是母乳喂养长期成功的基石。
照“谣”镜
这类谣言往往披着传统智慧或经验之谈的外衣,表面上看起来合情合理,实则缺乏科学依据。它们通常抓住人们追求简单速效的心理,将复杂的生理机制简化为某种单一食物的神奇功效,刻意忽略个体差异和多元因素的影响。更隐蔽的是,这类谣言往往包含部分真实信息作为伪装,像承认营养均衡的重要性,却又强调某种食物的特殊地位,形成一种真假混杂的叙述策略,让人更难辨别。
参考文献
[1]HANNAN F M, ELAJNAF T, VANDENBERG L N, et al. The mammary gland:basic structure and molecular signaling during development[J]. Nat Rev Endocrinol,2023,19(1):46-61.
[2]周南阳,沃立科,楼丽华.楼丽华教授辨治流感大流行后产后缺乳经验浅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8(12):1530-1533.DOI:10.16466/j.issn1005-5509.2024.12.008.
[3]KIM S Y,YI D Y. Components of human breast milk:from macronutrient to microbiome and microRNA[J].Clin Exp Pediatr,2020,63(8):301-309.
[4]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J].临床儿科杂志,2016,34(12):958-960.
策划制作
作者丨钱琳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母婴照护中心护士长 浙江省健康科普专家库妇女保健科普分库专家
审核丨兰义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中华预防医学会生育力保护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来源: 科学辟谣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