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的热度跟气温一样,持续攀升,作为“苏超”话题王之一的常州队继续在“进一球,拿一分,胜一场”的道路上奔走。今晚,常州队将在主场对阵徐州队,大家拭目以待哦!

说到常州,除了各种热梗外,“常州萝卜干”也乘着“苏超”强势破圈,深受喜爱。据了解,“常州萝卜干腌制工艺”早在2019年就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期“食”话实说邀请省食药安委食品安全专委会委员、南京师范大学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教授李建林,一同走进常州萝卜干产业,探究常州萝卜干的传承与创新。

一口常州脆,百年非遗味

“标准的常州萝卜干,应该具有色泽金黄、细嚼无渣、纤细脆嫩、咸甜适口、馨香诱人的特点。”常州萝卜干腌制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陈雪波说。

一口常州脆,百年非遗味。常州萝卜干制作技艺可追溯至清末民初。传统常州萝卜干的腌制,须使用常州西门外新闸镇“夜潮土”孕育出的“新闸红”萝卜——外形似鸭蛋,外皮厚而脆,肉白而细密、味甜而脆嫩,素有“小小萝卜赛鸭梨”之称。常州萝卜干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包含了选料、切片、闷腌、上料、翻身、成品****装坛等多道繁琐工序。

“常州萝卜干”的“二重奏”

从大型食品有限公司到省级名特优食品小作坊,再到萝卜文创工场,“食”话实说栏目组在走访中发现:作为当地特色农业与非遗文化的代表,常州萝卜干产业已形成从种植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并演绎着传承与创新的二重奏。

常州萝卜干产业严格采用“新闸红”萝卜为原料,建有专门的种子培育基地和种植基地,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不断对种源进行提纯复壮。

**“三腌三晒”**是常州萝卜干制作的关键。屋顶晒场沿袭“风脱水”工艺,保留了自然风味。室内“盐脱水”工艺,则应用于规模化生产,使过程可控。

同为常州萝卜干腌制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的黄国民介绍道,传统技艺中,人工切萝卜,将萝卜切成均匀的“菊花瓣”,每片都保留萝卜皮,以便入味,并增加口感的脆性。而随着技术工艺的发展,一些企业使用萝卜自动分拣机、切片机,萝卜干全自动包装机,提升了操作的规范性和产品均一性,大大降低了异物风险

李建林表示,常州萝卜干产业通过传承与创新,在保留核心风味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食品安全水平。如针对现代消费者口味变化,普遍优化腌制配方,既保留了“咸中微甜”的特色,又降低了钠含量;将蔗糖替换为人工代糖,让血糖高的人群也可使用;采用真空小包装,更精准控制单次摄入量,兼顾美味与健康,让产品能够走出常州。

“萝卜干美食指南”,解锁“常州滋味”

对着亮处看,萝卜干金黄切片上泛着琥珀般的光泽。其实除了开袋(瓶)即食的萝卜干,本地还有不少有关萝卜干的“常州滋味”哦,外地球迷快看过来:

1.萝卜干炒饭:按平时蛋炒饭的习惯做法,在起锅前倒入30克左右的切丁萝卜干,轻轻翻炒半分钟即可;

2.毛豆炒萝卜干:毛豆油爆,爆熟后加入切成丁的萝卜干约200克,再炒半分钟即可;

3.萝卜干作馅料:取适量萝卜干,用粉碎机或菜刀剁碎成小颗粒状,用适量油、糖、葱煸炒后,作为月饼、馒头、汤团、馄饨和饺子等的馅料。

此次走访中还了解到,常州萝卜干已研发出大众消费、旅游消费、伴手礼等三大体系,线下大型超市与线上平台均有销售。

李建林教授提醒外地球迷与消费者:“尽量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同时根据个人或家庭消费量选择包装,开封后最好在一周内食用完毕。萝卜干相对来说含盐量还是高,需控制食用量,在食用时要适当减少其它菜品的用盐量。”

“吃三年萝卜干饭,诸事可成。”这句常州本地的俗语,蕴含着务实与坚韧,常州萝卜干腌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们将其作为座右铭。

这或许也是常州人对待工作、对待足球的态度。

当2025苏超第七轮比赛的哨声响起,让我们细品常州萝卜干,为常州队“加油”!

来源: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