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换脸”“虚拟来电”等新型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传统反诈宣传如何破局?7月18日,浙江省首家反诈中心上城体验馆的直播给出了答案。这场吸引10715余人观看、收获近4000条评论的直播,不仅登上热搜,更让“专业、有趣、实用”的科普反诈新模式深入人心!
跟着主持人的脚步走进馆内,AI反诈机器人“小宝”早已站在入口处等候,圆滚滚的机身转了转,用清脆的声音介绍:“欢迎来到‘防骗训练营’!这里有108种骗子套路拆解,保证让你看完不想骗、不怕骗~”
从“被动听课”到“主动闯关”,高科技让反诈活起来
刚和小宝打完招呼,笕桥派出所副所长孔拯邦就带着“干货”登场了。他结合近期辖区案例,揭开了当下诈骗的“高发地图”:暑期学生群体要警惕游戏账号诈骗、刷单返利,上班族易踩“冒充领导转账”的坑,老年人则常遇“保健品骗局”。
讲解完,在测试抢答机旁的同学们已经跃跃欲试,孔警官化身裁判,让同学们开始挑战“反诈知识问答”——“接到‘客服说快递丢失要理赔’,该点他发的链接吗?”“兼职刷单第一单给返利,还要继续做吗?”同学们争分夺秒、气氛热烈。赛后分享身边诈骗案例:“我同学就被游戏诈骗过,说要买账号让他下载东西,骗子套路可深了。”
VR智能反诈机的体验,更是让人屏住呼吸。918主持人康乐亲自上阵,戴上眼镜后立刻“卷入”一场精心设计的诈骗——先接到“客服”说“订单异常要退款”,接着弹出“官方链接”要填银行卡信息,最后被催促“限时操作否则钱就没了”……观众跟随第一视角同步紧张,直到摘下眼镜才恍然大悟:“原来骗子就是这样一步步逼你转账的!”却在结束后牢牢记住了“不点不明链接、不转陌生账户”的铁律。
随后,流动VR反诈设备、反诈万花筒接连亮相。“反诈万花筒”里,二维动画、短视频把诈骗讲成了故事,主持人边看边答题进行学习成果测试,评论区里,观众纷纷感叹这种学习方式的巧妙。
硬核知识点来了!骗子的“套路公式”和你的“防骗利器”
“不管骗子演哪出戏,本质都是一个公式:虚构场景+操控心理+诱导行动。”孔警官给大家划重点,“比如冒充公检法,先编个‘涉嫌洗钱’的场景,让你害怕;再发‘通缉令’逼你焦虑,最后诱导你下载‘保密软件’转钱。”
他尤其提醒大家警惕“电诈工具人”:“有人以为帮骗子转个账能赚佣金,其实已经成了诈骗链条的一环,轻则冻卡,重则判刑!”说着,他亮出“反诈利器”:国家反诈中心APP能拦截诈骗电话,96110来电一定要接,境外来电提醒服务会帮你标记“高危号码”……“把这些设为手机‘防火墙’,高危想靠近都难!”
6万人亲测有效的“防骗药方”,等你来打卡
“多一人体验,少一人受骗!”反诈宣传大使陈颖力会长的这句话,让直播间安静了不少。他分享了个真实案例:“第一批体验者是江西的四个同学,其中两个被诈骗过。体验完之后都后悔没早来。”如今,这个体验馆已接待全国6万多人,“居民可以去社区报名,学生团体可联系学校预约。”笕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江伟也点赞:“用高科技对抗高科技犯罪,这正是体验馆的创新之处!”
“以前总觉得诈骗离自己很远,体验完才发现骗子套路这么深!”“VR里‘点链接下单’的话术,差点就信了……”直播评论区里,观众的反馈道出了体验馆的价值。直播全程设置的答题送好礼环节,让反诈小熊、定制套装不断送出,在欢笑中把知识点刻进观众脑海。10715余人的围观、近4000条评论,见证了这场直播的火爆,更说明大家对实用反诈知识的迫切需求。
当下,诈骗手段智能化、隐蔽化趋势明显,传统“发传单、开讲座”的模式早已跟不上节奏,而上城体验馆的“线上+线下”双轨模式,线上靠直播、短视频让防骗知识“刷得到”,线下在笕桥街道反诈中心上城体验馆、丁兰街道杭州市反诈中心体验馆,用VR、AI设备让市民“学得会”,真正实现了“专业、有趣、实用”。
如果你也想给防骗能力“充充电”,不妨走进反诈中心体验馆——“多一人体验,少一人受骗”,在智能交互中筑牢防线,让骗子无机可乘!
来源: 杭州侦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