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在深海大洋里能看到什么?相信很多人和颂小编一样,对此充满好奇。那就让我们翻开大洋科考历史的卷轴,跟随“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去大洋37航次第一航段现场看看吧~
首先印入眼帘的是无脊椎浮游动物——水母。水母是动物界刺胞动物门的成员,在分类学上包括刺丝胞动物钵水母纲、十字水母纲、立方水母纲动物。它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比恐龙还早,可以追溯到6.5亿年前,算是地球上资历最老的生物之一了。除此之外,水母的家族成员也十分庞大,目前已知的就有250多种,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里,只有极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区。
都说人是水做的,因为水在人体内所占的比例平均约为体重的70%。不过,这含水量跟人家水母一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水母没有心脏、血液、鳃和骨骼,它们身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其体内含水量一般可达98%,剩余部分则由蛋白质和脂质构成,所以水母的身体呈现出透明状。
水母的外形像一把透明的伞,其身体由内外两胚层所组成,两层之间有一个很厚的透明中胶层。它们在运动时,会挤压内腔,喷出腔内的水,利用水的反推力移动,远远望去,就像一顶一开一合的圆伞在水中漂游。
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认识一下这些身怀绝技的水母吧!
可以“返老还童”的灯塔水母
“神龟虽寿,犹有尽时”。都说神龟长寿,但它仍然会有生命走到尽头的那一天。世间万物照理说都是如此。但江湖传说,有这么一种生物,不但可以“返老还童”,还拥有逆天的“永生”能力,这种生物就是灯塔水母。
灯塔水母是一种小型水母,属于刺胞动物门水螅纲,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两种形态。灯塔水母直径约4-5毫米,身体呈钟型,形状似灯塔,通过透明的身体能够看见其红色的消化系统,因而得名灯塔水母。
水母传宗接代的方式十分佛系,它们直接把卵子和精子释放到海水中,随缘结合。通常情况下,水母的受精卵结合后会变成幼虫漂浮在水中,在找到可依附的物体后就会变成水螅体,接着经历横裂体、碟状幼体,然后变成水母,在完成繁殖任务后死亡。但灯塔水母不一样,它在性成熟阶段后,可以通过无性繁殖,重新回到水螅型形态,然后继续成长开始另一次生命历程,这个过程被人们称作“返老还童”。
从理论上讲,如果没有出现天灾人祸(比如被吃掉或病死),这个“返老还童”的过程可以无限循环下去,所以灯塔水母也被人们称为“拥有永生能力的水母”。
只是这种“逆生长”是有条件的,一般是在它们遭遇饥饿、物理性损伤或其他突发危机的时候才会发生。
动物界的“绝命毒师”——僧帽水母
僧帽水母是腔肠动物的一种,它属于水螅虫纲,管水母目,外观呈蓝青色,浮囊两头尖,底平,形如僧侣的帽子,因而名叫“ 僧帽水母”。虽然它们叫做水母,但是和其他大部分水母都不同,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个包含水螅体及水母体的群落。群落中的个体属于不同类型的水螅体,它们各司其职,有负责防御的,有负责捕食的,有负责消化的,有负责生殖的……这些水螅体的“职能”环环相扣,且不能独立生存。
别看僧帽水母看上去人畜无害,但许多海生动物都不敢接近它,因为它是海洋动物界的“绝命毒师”。而令人闻风丧胆的毒液就来源于它身上那些密密麻麻的触须。触须中密布着微小的刺细胞,这些刺细胞能分泌致命的毒素,单个刺细胞所分泌的毒素微不足道,但当成千上万个刺细胞所分泌的毒素积累起来时,其毒性之强不亚于眼镜蛇,可以轻而易举的杀死某些小型鱼类及虾。
不过,有些小鱼也能和僧帽水母共生,比如小丑鱼及巴托洛若鲹等。小丑鱼可以免疫于刺细胞的毒素,随意来往僧帽水母的触须之间来躲避捕食者。而作为回报,小丑鱼也会吸引其他小鱼靠近,使之成为僧帽水母的“盘中餐”。
来源: 大洋样品馆 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