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昕怡 河南中医药大学

审核:沈晓明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在清晨的公园里,一位老人颤动的双手久久无法扣上衣扣,原本轻松寻常的动作此时变得异常艰难。面对全球超千万帕金森患者的困境,常见的多巴胺替代疗法虽能缓解症状,却难以阻止病程进展。而传承千年的中医理念,将人体视为与自然共振的精微系统,从《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的预防理念,到仲景“辨证论治”的整体观念,再到融入日常的太极拳、八段锦导引功法,都在为治疗帕金森病提供古老而又崭新的思路。

长期临床观察发现,中医整合疗法可显著延缓帕金森病分期进展,这与现代神经科学发现的神经可塑性机制不谋而合。当我们用磁共振成像观察太极拳练习者脑区活动时,那些被激活的基底节与运动皮层,正演绎着古老养生智慧与现代医学的跨时空对话。在此,我们可以从“顺应天时”“药食共济”与“督任协同”三个方面,深入领会中医视角下帕金森病辨证论治的关键所在。

顺应四时调阴阳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许多帕金森病患者深有体会:寒风袭来,身体震颤频发,肌肉如同冰封般僵硬。帕金森病“秋冬加重”的症状,与“天人相应”的中医观念不谋而合。《黄帝内经》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恰为季节相关性病症指明调养方向。秋冬日照减少,温度骤降,会使中枢神经递质分泌失调,而中医将其归为肝肾不足的深层体现——肝主筋,肾主骨,肝血不足以濡养经脉,肾精亏损难化髓海,筋骨失养则震颤丛生。

帕金森患者可以尝试“冬病夏治”的养生方法,为身体添置“防寒衣”。三伏天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利用阳气最旺之时补益元气,配合茯苓芡实药膳健脾固本,能让身体更加耐寒;若能坚持夏季进行督脉贴敷疗法,冬季病情加重的可能性会进一步下降。同时,日常配合太极拳“云手”等柔和运动,既疏通经络又不耗正气。正如老银杏深秋藏精于根,人体亦能循四季节奏涵养根本。

药食同源养根本

《神农本草经》所载365味药材按药性分为三品,其中被奉为“上药”的草木多属性味平和的“药食同源”之物,既可作日常食材又能入药养生。正如“五谷为养、五果为助”的膳食原则所述,餐桌上的寻常食材通过合理配伍便能形成“天然防病网”。例如岭南地区民间流传的五指毛桃龙骨汤,取椰香藤科植物的根茎配龙骨久炖,既保留食材原有风味,又可利用五指毛桃的疏肝解郁之效配合龙骨钙质滋养筋骨,帮助缓解患者肢体僵直。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针对帕金森病常见的氧化应激损伤,黑芝麻中的芝麻素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核桃富含的ω-3脂肪酸可滋养脑髓延缓认知衰退,枸杞多糖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维持神经保护环境,三者合璧如同构建三重防护屏障。而临床实践中改良的天麻钩藤饮将天麻平肝熄风、钩藤通络止颤的核心功效融入日常煲汤,配合平补肝肾的桑寄生饮用,同样能够改善患者震颤时伴发的眩晕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日常调理需顺应个人体质特点:阴虚体质者宜选玉竹石斛等润养食材,慎用胡椒、生姜等辛燥配料;气虚者则当避免百合、苦瓜等寒凉食物,可适量添加黄芪、党参益气固本。正如《素问》所言“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通过辨体施膳将草木之味转化为养护之力,正是药食同源理念的精髓所在。

通任调督启枢机

督脉总督诸阳,任脉妊养阴血,犹如身体的高速公路网。帕金森病典型前屈姿势正是任督失调的外显特征,患者常做太极“揽雀尾”动作可激活小脑顶核区,改善平衡能力;“金鸡独立”训练本体觉,让身体不再失衡。而练习气海-命门振腹法,通过低频振动激发丹田元气,同样对缓解冻结步态等帕金森症状大有裨益。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神经影像学为经络腧穴理论注入了新的解答:刺激百会穴可调节基底节区多巴胺代谢,推拿大椎穴可增加脑干网状结构血供。督脉隔姜灸配合常规药物,在改善非运动症状方面优于单一康复疗法。督脉主气,任脉主血,二脉若通,百病不生。

在这条与帕金森病共舞的生命旅程中,中医给出的不仅是治疗手段,更是一种生命哲学。从顺应四时的桂枝艾草香,到餐桌上药食同源的养生智慧,再到太极推手间流动的气血交响,这些根植于日常的康养之道,正在为“不治之症”书写新的注解。正如春芽终将突破冻土,中医药的古老智慧,将会继续谱写生命的希望篇章。

参考文献

[1]Tom Foltynie, Veronica Bruno, Susan Fox, et al.Medical, surgical, and physical treatments for Parkinson's disease[J].The Lancet,2024 Jan 20;403(10423):305-324.

[2]邬安,张博然,王晓彤,等.基于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太极拳影响老年人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12):3961-3968.

[3]李文娜,王丽涛,谈博,等.基于四季抑郁症患者的神经递质变化探讨“天人相应”生物学内涵[J].世界中医药,2024,19(12):1826-1832.

[4]毛德西.365天养生趣谈[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12.389.

[5]Bosebabu B,Cheruku SP,Chamallamudi MR,et al.An Appraisal of Current Pharmacological Perspectives of Sesamol:A Review[J].Mini Rev Med Chem,2020,20(11):988-1000.

[6]陈柳,段傲宜,李宜静,等.枸杞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应用研究进展[J/OL].食品工业科技,1-17[2025-02-19].https://doi.org/10.13386/j.issn1002-0306.2024100065.

[7]万纪雷,薛小娜,周可林,等.推拿带脉及相关腧穴治疗慢性腰背痛的理论与临床实践[J].环球中医药,2022,15(11):2201-2204.

[8]郭述豪,刘婷婷,冯楚文,等.基于MRI探讨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穴位特异性效应机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24,22(04):488-493.

[9]邓畅,邹莹洁,张泓,等.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血脑屏障及海马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J].针刺研究,2022,47(10):885-890.

[10]刘鑫,邹冬蕾,李美晨,等.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庄礼兴治疗帕金森病的组方用药规律[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07):1677-1681.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